1000字高一《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当看到《哈姆雷特》这个书名时,我直觉这是一本关于某个人物的书。此前也曾听身边人提及过,知晓这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于是怀着满心的好奇开始阅读这本书。
初读之时,由于书中人物众多且我并不熟悉,所以在理解人物关系上颇有些吃力,看得也有些懵懂。但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渐理清了人物关系。《哈姆雷特》是我阅读的第一部剧本,它的结构清晰,人物对话一目了然。
这本书大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哈姆雷特的生父——前任国王离世后,他的母亲改嫁给了前任国王的弟弟,也就是现任国王。在哈姆雷特看来,这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乱伦行为,是一种罪恶。父亲的死对哈姆雷特造成了极大的打击,随后他遇见了鬼魂,从而开启了复仇计划。他让鬼魂附身于自己,而自己则精神萎靡不振。为了不让国王察觉异常,他佯装疯癫,还叮嘱好友霍拉旭要保守秘密。其间,他爱上了奥菲利亚,并且巧妙地利用这份爱情来掩盖自己装疯卖傻的事实,使得国王以为哈姆雷特是因为父亲的死和爱情受挫才行为怪异,可事实上哈姆雷特是真的爱上了这个女孩。哈姆雷特深爱自己的父亲,在得知父亲是被国王谋杀后,仇恨便整日萦绕着他,复仇的念头不断在心中盘旋。起初他还有些疑虑,后来宫里来了戏班子,他便借此机会试探国王。他安排了一出讲述维也纳谋杀公爵案件的戏,只见国王面色异样,还佯装身体不适匆匆离开。至此,哈姆雷特确定并非自己的臆想,确实是国王谋害了自己的父亲,并且还娶了自己的母亲。当哈姆雷特正在思考复仇之计时,王后召见他,他觉得这是个盘查王后的好时机。国王担心王后偏袒儿子,便让奥菲利亚的父亲躲在暗处偷听。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哈姆雷特失手将其杀死。他指出了王后的罪过,同时恳请王后向上帝忏悔过往的罪孽,远离国王。他表示如果王后能以真正母亲的姿态对待他,他也会以儿子的身份祈求上苍庇佑她。王后最终被打动,答应了他的要求。本来国王可以借哈姆雷特杀死波洛涅斯这一理由处死他,但考虑到爱戴哈姆雷特的民众以及王后的阻拦,便改为将哈姆雷特流放。国王暗中安排人在流放途中杀害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也察觉到其中有诈,于是巧妙地扭转了局势。不过他还是被海盗俘虏了,好在海盗们对他敬重有加,释放了他并希望他能在朝堂上为自己美言几句。哈姆雷特回到王城后,得知心爱的女孩已经死去,悲痛万分。看到心爱女孩的哥哥跳坟,伤心的哈姆雷特忍不住现身,女孩的哥哥因为哈姆雷特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而痛恨他,阴险的国王便利用这一点来谋害哈姆雷特。他让雷欧提斯使用一把涂了致命毒药的开刃尖头剑与哈姆雷特比剑。起初,雷欧提斯心存犹豫,他的良心不允许自己这么做,前两回合哈姆雷特获胜,最后一回合由于哈姆雷特的挑衅,雷欧提斯被仇恨冲昏头脑,刺伤了哈姆雷特。在此期间,王后误饮了国王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哈姆雷特这才洞悉国王的阴谋。濒死的雷欧提斯将所有真相告诉了哈姆雷特的好友霍拉旭,随后雷欧提斯死去,哈姆雷特也自知命不久矣,于是杀死了国王。奄奄一息的哈姆雷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要求目睹这场悲剧的好友霍拉旭坚强地活下去,并将所有秘密公之于众。霍拉旭含泪答应,哈姆雷特随后便与世长辞。此时,远征波兰的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抵达宫殿,霍拉旭和其他人都含泪祈祷天使庇佑王子的灵魂。大家都认为,如果哈姆雷特没死,他必定会成为最尊贵、最得人心、最仁慈宽厚的丹麦国王。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将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充满了各种阴谋诡计。他通过哈姆雷特父亲的死因以及鬼魂的出现,来描绘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及其过程。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哈姆雷特是矛盾而忧郁的。原本完好的父亲被阴谋害死,深爱的女孩也因自己的复仇而失去。哈姆雷特给我的感觉是在现实与仇恨间苦苦挣扎,读起来心中满是苦涩,莎士比亚将哈姆雷特刻画得十分直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一个忧郁的哈姆雷特形象。整个故事从鬼魂出现、装疯卖傻、失去爱情、试探国王、误杀大臣、被流放,直至最后的决斗,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的这句感叹,充分体现出他内心痛苦的挣扎。他心地善良,本不想如此,但却被命运掌控,被仇恨蒙蔽双眼。母亲改嫁父亲的弟弟以及父亲的死亡,对他打击巨大,最后连爱情也被葬送,在这大悲剧之中还嵌套着小悲剧。
鬼魂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故事伊始便设下悬念,哈姆雷特的父亲究竟是怎么死的?这使得哈姆雷特勇敢的一面得以展现,鬼魂是哈姆雷特复仇的关键线索。奥菲利亚这个人物增添了哈姆雷特心中的悲痛,爱情的失去令人唏嘘。雷欧提斯这一人物不可或缺,没有他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哈姆雷特的好友烘托了剧情,是这场悲剧中的幸存者。最后,挪威王子虽然在剧中只有简短的过场戏,但其重要性在于他说出了全剧的最后台词,似乎象征着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也阐述了剧作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