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作者 杜牧
杜牧

杜牧

[唐]

唐代诗人杜牧的详细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他出身于一个仕宦之家,其祖父为杜佑,曾任宰相,家世显赫,这为他从小萌发出仕途经济的理想奠定了基础。

杜牧的才华在年轻时便已显露,他好读兵书,注解曹操所定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展现出对军事的深厚兴趣。大和年间,他考中进士,开始了仕途生涯,先后担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等职务,外放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他长居樊川别舍,世称杜樊川。

杜牧的诗歌作品以明丽隽永、豪荡思致著称,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如《山行》,诗中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了山林秋色的动人画面;也有抒发个人情怀与历史感慨的力作,如《赤壁》和《阿房宫赋》。《阿房宫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的描写,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诗作《秋思》是一首五言律诗,同样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杜牧的写作风格既豪迈又清新,兼具雄姿英发与细腻情感,形成了峭健中带有风华流美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创作以怀古咏史为主题,追求情致高远、笔力劲拔的艺术效果,将写景、抒情与怀古咏史紧密结合,突出表现深沉的历史感慨。他的诗作情绪激烈,用词浓烈,形象鲜明,极具感染力,这与他擅长用比喻、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有关。

在政治上,杜牧也表现出非凡的见识和勇气。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叛乱,他上书宰相李德裕,讨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他主张公文写作应“铺陈功业、称校短长”,强调公文应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服务。这些观点在当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杜牧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他的诗文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他的《樊川文集》收录了众多佳作,是研究他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的重要资料。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更是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总的来说,杜牧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人的广泛赞誉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