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过华清宫三首

过华清宫三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注释

华淸宫:《元和郡县志》:「华淸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淸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戸众多。 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 妃子:指杨贵妃。乐子正《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後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東坡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淸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译文

【其一】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其二】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其三】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赏析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逸。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後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赏析2

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三首》是一组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这组诗以华清宫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唐朝宫廷生活的奢华与荒诞,并对统治者的荒淫无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以下是对这三首诗的详细赏析:

其一

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赏析

  1. 背景与主题:这首诗以华清宫为背景,通过描述唐玄宗为满足杨贵妃的私欲而千里送荔枝的事件,揭示了统治者的奢华与荒诞。
  2. 意象与象征:“长安回望绣成堆”形象地描绘了骊山的壮丽景色和宫殿的奢华;“山顶千门次第开”则进一步展现了华清宫的繁华与气派。而“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红尘”和“妃子笑”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象征着驿马疾驰的壮观场面,后者则暗示了杨贵妃的受宠与得意。最后一句“无人知是荔枝来”则点明了主题,讽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3. 艺术特色:这首诗构思巧妙,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刻揭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同时,语言凝练,用词精准,意象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二

原文: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赏析

  1. 背景与主题:这首诗选取了安禄山谋反前夕,玄宗派探使探听虚实的场景,通过描写探使的归来和玄宗的享乐,揭示了玄宗的糊涂和安禄山的狡黠。
  2. 意象与象征:“新丰绿树起黄埃”中的“黄埃”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数骑渔阳探使回”则描写了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通过时间的变化,表现了玄宗耽于享乐、执迷不悟的形象。这里的“霓裳”和“千峰”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前者代表歌舞升平,后者则暗示了国家的广阔和统治者的渺小。
  3. 艺术特色:这首诗构思精巧,通过截取历史事件中的一个场景,以点带面地展现了整个历史事变。同时,语言含蓄而富有讽刺意味,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

其三

原文: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赏析

  1. 背景与主题:这首诗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的游乐生活,并通过安禄山的胡旋舞和杨贵妃的笑声,暗示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漠视。同时,也讽刺了统治者的荒淫误国。
  2. 意象与象征:“万国笙歌醉太平”中的“万国”和“笙歌”都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歌舞升平的景象;“倚天楼殿月分明”则描绘了华清宫宫殿的雄伟壮观和月夜的宁静美好。然而,“云中乱拍禄山舞”和“风过重峦下笑声”则打破了这种宁静和美好,暗示了统治者的荒诞和国家的危机。
  3. 艺术特色: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华清宫的游乐生活和统治者的荒诞行为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刻揭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和对国家命运的漠视。

综上所述,《过华清宫三首》不仅以其深刻的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赢得了后人的赞誉,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修辞手法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这组诗以史为鉴,告诫后人要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同时,也展现了杜牧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的才华和匠心独运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