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泊秦淮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2

《泊秦淮》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夜泊秦淮河畔时的所见所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深刻批判。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

  • 意象分析:这一句通过“烟”、“寒水”、“月”、“沙”四个意象,构建了一幅朦胧而凄清的夜景图。烟雾缭绕在寒冷的河面上,月光又朦胧地洒在河边的沙滩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带有一丝寒意的氛围。
  • 艺术手法:使用了互文手法,“烟笼”与“月笼”相互映衬,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暗含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忧郁情绪,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次句“夜泊秦淮近酒家”

  • 内容解读:诗人夜晚将船停泊在秦淮河畔,而此处恰好靠近一家酒楼。秦淮河自古便是南京繁华之地,酒楼林立,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所。
  • 情感铺垫:此句不仅交代了地点和情境,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酒家的灯火与人声,与周围的寂静形成对比,暗示着社会生活的另一面——表面的繁华与内在的危机并存。

三句“商女不知亡国恨”

  • 人物描写:“商女”指的是酒楼中卖唱的女子,她们通常不关心国家大事,只以歌唱为业。
  • 情感深化:诗人通过“不知亡国恨”的指责,并非真的责备商女无知,而是借商女之口,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普遍缺乏忧国忧民意识的批判。这里的“亡国恨”指的是南朝陈后主荒淫误国,最终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暗指唐朝末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现状。

四句“隔江犹唱后庭花”

  • 典故引用:“后庭花”即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此曲后来成为亡国之音的象征。
  • 情感高潮:诗人指出,尽管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那些商女却依然在隔江唱着这样的亡国之曲,仿佛对国家的危难一无所知,这更加深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痛心。

总结

《泊秦淮》通过一幅秦淮夜景的描绘,巧妙地将自然景物、社会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刻忧虑和对时局的批判。诗人没有直接议论,而是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和典故的引用,含蓄而深刻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这首诗不仅是对唐代末年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对后世的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