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以规则为题的议论文800字
【篇一】
规则,于学校、社会、家庭中皆有存在。诚如俗语所言,无规矩则无以成方圆。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谨遵规则,唯有如此,社会方能稳健和谐地发展。规则乃是规范自身行为的良途,亦是探寻自身缺陷与不足的指引。在当今的法治国度,规则不仅体现于法律之中,更是为人处世的原则与准则,其存在实属必要。
我的身体仿若一个小世界、小社会,我为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设定了规则,以规范自身行为,尤为关键的是,我为心灵制定了准则。
一日将近正午时分,我与两位朋友一同前往补课,途经菜市场时,我远远望见一位老奶奶与一位妇女似乎起了争执。妇女拿起一个袋子朝上空抛去,随即从袋中掉落出诸多菜叶菜柄。见此情形不对,待绿灯亮起后,我们沿着斑马线一路奔向那里。宽阔的道路上,只留下老奶奶一人蹲在那儿,默默地捡拾着撒落一地的菜叶。我们挽起袖子,毫不犹豫地帮老奶奶一同捡拾。老奶奶察觉到我们的举动,赶忙起身道谢,口中连连称谢,夸赞我们是好学生,说老师教导有方。我略带羞涩地回应:“没事的,没事的。”当我们发现装菜的袋子破了一个大洞时,主动提出去便利店买一个给她。她连忙推辞说不用,还执意要用自己的钱去买,最终还是没能拗过我们。我们将袋子买回来给她,并帮她装好。她抬起头,望着我,那深邃的眼眸,历经岁月沧桑的皮肤,眼角布满皱纹,皮肤干裂蜡黄,苍白的头发中仅能隐约看到几根黑发。她说道:“谢谢你们啊,乖孩子!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人老了出来干活实在是不容易。”这话中满含着辛酸与悲凉,一个饱经风霜、难以承受如今新时代冲击的人,向这个世界发出了抱怨与哀叹。我们婉拒了她要给我们的几把菜,而后便分别了。
此时我才发觉,马路旁有许多人在看着刚才的这一幕,他们皆是些冷漠的路人,无动于衷。
每个人都应为自己设立规则,应当让自己的心灵与行为朝着美好与善良的方向迈进。善是一种无形的规则,虽非每个人必须强制遵守,却是每个人应当遵循的,因为在我眼中,善是至上的规则,是我一生所追求的“规则”。
【篇二】
生活于这世间,规则无处不在。面对规则,有人埋怨其束缚手脚,有人对其嗤之以鼻,亦有人遵守规则,享受着规则所带来的有序生活。规则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各异,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规则呢?
规则应如一张无形之网,于无形之中对人们的活动加以限制。此网,大至国家的政策方针,小至日常的行为规范,无时无刻不围绕在我们身旁。而我们,或许同时身处诸多“网”中,或大或小,随时随地。想象一下身处各种“网”中的情景,行动受限,难免有种窒息之感。然而,我们需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亦是如此,若没有众多规则参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如今或许早已陷入一片蛮荒、混乱之境。
但有时,规则又并非单纯的“规则”。为何有人面对规则能如此坦然?只因他们眼中的规则已不再是束缚人的网,或许早已融入其生活,成为其中的一部分。遵守交通规则之人,从不认为等红灯是对自己的束缚;守时之人从不觉得每日按时出勤是一种负担;年仅十岁的孩童,早已明晰上完厕所后冲水是一项规则。故而,将规则视作一种习惯,心中常存规则意识之人,不会为规则所累,亦不会对规则有所抱怨。或许,“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便是人人皆具规则意识的社会之写照。
规则无论大小,皆非完美无缺。规则,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毫无疏漏,因此,我们不可做规则的“钻空者”。投机取巧换不来所谓的“自由”,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规则,亦不可能是感性的,它不会顾及每个人的感受,我们不能做规则的“篡改者”。切勿试图为自己寻找借口辩解,莫要以“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来为自己开脱。我们更不应成为“犯规者”,明知规则却要违反。然而,有时规则并非是对人们行为的合理规范,或是已成为变了味的规则,此时,我们不能做规则的“盲从者”。
规则并非为束缚人而存在,亦非对我们的故意刁难;规则不是为守规则之人而创设,它只是对规则意识淡薄之人的一种鞭策。要知晓,我们不必为规则所累,不必为逃避规则而绞尽脑汁,只要规则存于心中,生活亦可有序且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