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堤的清晨高一作文1200字
《柳堤的清晨》高一作文1200字
在北京小住几日,初夏时节,满耳尽是汽笛的喧嚣,不禁让我思念起故乡柳堤的清晨。
朝阳透过碧绿的纱帘,大地已然一片明亮。站在家中,便能听到江上悠悠传来的鸟鸣,“布谷布谷——”那声音悠长而空灵;还能看到河畔柳树那婀娜的身姿在晨风中摇曳,宛如从大堤那边伸来无数双热情的手臂。于是,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召唤:到河畔去吧——
河畔的空气格外清新。河堤上的柳树郁郁葱葱,四五步就有一棵,在潺潺流淌的沅江边构筑起一道绿色的“长堤”。那绿,绿得澄澈,王维《山中》里“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诗句不禁浮现于脑海。柳叶轻柔细软,柳枝修长而柔韧,远远望去,人们根本不会去在意它坚实的树干。在人们的印象中,柳树是由那细细的叶子和长长的枝条组成的,绿意盎然,枝叶扶疏。《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将其描绘为“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这般娇柔缠绵的柳树被写得如同烟雾般虚幻。更为绝妙的是,在柳树长长的枝条间,不时会有几只觅食的小鸟飞来,它们在葱郁的林间欢快地啼叫,那音调时起时伏,恰似平平仄仄的古词韵律……
河畔也十分热闹。柳条间的旭日圆润而通红,刚刚从江水中沐浴而出,崭新得如同初生的婴儿。柳叶的缝隙间筛落无数光晕,柳树投下长长的影子。河风轻轻吹拂,树枝随风摆动,有时枝叶间会闪现出三五个人影,那是晨练的人们。他们有的身着洁白的运动衫,有的穿着宽松的衣衫。年轻些的人在练习快走,眨眼间就已经从两里外的沅水大桥折返回来;也有些人手持长剑,柔中带刚地活动着筋骨,在阴阳交融的太极世界里运气养神。在柳堤上,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位大爷。他身材矮小,胡须花白,穿着一身红色的功夫褂,还镶着白边,显得精神矍铄。他时而双刀劈砍,时而踢腿抱拳,时而翻掌伸臂来一招“白鹤亮翅”,动作干净利落、灵巧熟练,神情泰然自若,将“太极拳”演绎得酣畅淋漓。只要天气晴好,他就会这样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常常赢得众人的喝彩……
在这融融的清晨,置身于绿树之间,望着清澈的河水,迎着朝阳,感觉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清爽与活力。
我也欣然加入了晨练的队伍。披着灿烂的朝阳,聆听着风吹柳叶的天籁之音,观赏着柳枝的曼妙舞蹈,心中隐隐奏响一种旋律,它的意境越发宏大,就像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那般清新,柳堤的早晨真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站在堤上,河中景象尽收眼底。
河面上的一叶扁舟或者一艘巨轮,在朝霞的映照下,该出发的已经起航,该抵达的还在远方。此时此刻,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啊,只有我们还“立于斯”,迎着朝阳,眼前依旧是绿树、白水、蓝天。“还在当下”,如此轻松自在,更觉得朝阳下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畅快与朝气——
云霞渐渐散开,丝丝缕缕地在天空中飘荡。
河水更加欢快地奔腾向前,哗哗哗的声响不绝于耳。
双洲上的白鹭展开洁白的长翅,低低地飞翔在金黄的河滩上方,显得那般飘逸悠闲。
河的浅滩处有时会有一两个挽着高高裤腿的渔父,提着渔网,朝着河面用力一撒,紧接着,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就有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鱼“扑喇”一声被装进了水桶里……
最让人期待的是,在长江的这条支流——沅江上,能够看到一艘小船,船头伸出两根长长的篙子,篙上站着几只或者十几只浑身黝黑的鸬鹚,有的伸直脖子注视着水面,有的缩着双腿休憩着,秩序井然。船头有个穿着长裤短衫的男人划着桨,他时而看看鸟儿,时而瞧瞧舱里的鱼。船中常常有一位面容清秀的少妇,衣衫略显凌乱,光着脚丫,头发蓬松,她正坐在船舷,背朝着河岸慢慢地梳理着头发。朝阳用五彩的光芒映衬着她窈窕的背影,那是未经世故的矜持女子的背影,一幅质朴的水乡图就这样自然地呈现在眼前。船篷上还晾晒着几件刚洗过的内衣长裤……
当这样一艘渔船靠岸后,男人就提着鲜活乱跳的鱼上岸去,交给饭馆的老板加工,然后坐在四方桌旁,喝一口米酒,尝一口酱汁浓郁的河鱼,再划上几拳,聊聊江上捞大鱼的惊险经历,或者讲讲秧田里用牛的有趣见闻,那鱼米之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多么令人眷恋。远离家乡后,这些平日里毫不起眼、司空见惯到不愿多提的事情,却深深地吸引着远方的游子,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最温馨的画面,牵引着远方的游子——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啊。
北京的清晨和故乡柳堤的清晨有何不同呢?不就是这一江河水、一堤柳树、一声布谷、一叶扁舟上的风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