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作文 初中作文 话题

以共享单车为话题的作文范文600字

近日,一则“凭漏洞 5 秒解锁共享单车”的消息引发关注。事实上,这仅是共享单车遭遇不文明现象的一种。现实中,共享单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还遭遇诸如刷新漆、损坏二维码等各类“花”式破坏。据不完全统计,共享单车被损坏的数量或许已超 1 万辆。

共享单车遭破坏?靠治安跟进就行?没那么简单:其一,破坏公共设施被抓,轻则有行政处罚,重则有刑法介入,可共享单车并非公共设施,所有权明确,没报案就没立案,更不可能给予处罚;其二,运营商可选择报案,但共享单车价值较低,要构成盗窃罪等并不够标准,报案未必是最佳选择;其三,人为破坏的原因极为复杂,单车使用者不一定就是破坏者,“活捉”责任人犹如大海捞针,要做到精确打击,规制成本极大。

若治理层面都深感棘手,那么寄望于人们对单车爱惜使用,基本更无可能。虽说行为最终都表现为破坏,但心理诱因可谓千奇百怪:有黑车觉得单车抢生意,有人纯粹就是看不惯,有人可能是图个乐,还有人就是拿它撒气。比如,上海有人接连把三辆摩拜扔进黄浦江,当事人的理由是觉得车里有芯片,不安全;广州有把车扔进珠江的例子,理由是喝酒后图好玩;还有人想将单车据为己有,竟然在座位上放针……诸如此类,要规制更是无从下手。

对此,“素质论”是常用总结,但素质太过抽象,未抓住实质问题。关键在哪?共享单车的模式问题。虽名曰“共享”,但确切而言是租赁经济,特点是使用者与所有者分离。来区分几种情况:1. 倘若你就是车主,你很难对爱车拳打脚踢;2. 假如你乘坐一辆专车,司机作为车主盯着你,你恐怕难起破坏之心;3. 但如果你仅是租赁和使用一辆单车,车主完全没在盯着你,你有何理由要特别爱惜它?可见,共享单车产权与责任分离的状态,致使很多人对其不怀好意。

既然如此,对症下药即可,药方就是在研发和设计上多下功夫。摩拜的例子颇具代表性,要将产品设计成“能防止所有意外情况”,对二维码进行特别设计,你就刮不花;将轮胎做成实心,你就无法扎带;进行极简化设计,你一个零件都拆不下;把车子做得极其笨重,你想拿去卖都搬不动。再说价值性,一代摩拜单车成本达 6000 元,你敢破坏这样的车子够不够立案标准,当然够!上海就有判例,某市民觉得摩拜“高大上”就搬回家,结果被判了三个月。

同样,共享单车还存在违规驾驶和停放的问题,很多人觉得停哪儿就停哪儿,想闯红灯就闯红灯,原因再清楚不过——不必为这些行为负责!因此,解决违停和驾驶问题,也需有针对性地施策,大体原则是要明确责任给租赁人。如何明确?关键还在平台这里,通过设计信用分规则、举报机制等,记录租赁人的信用状况,对不守规则的人予以惩戒。如此,抓住单车研发、规则设计这个主体框架,单车破坏率将有效降低。

由上可见,单车破坏行为至少涉及三个层面:在使用层面,多数人不够精细化;在治理层面,规制成本较大;在设计层面,给了破坏者可乘之机。故而,需要三位一体来应对乱象:在使用问题上,明确责任给使用者,引导使用规范化;在治理问题上,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破坏行为报案,以儆效尤;更重要的是在研发和设计上发力,将潜在问题消灭于无形之中。

共享单车火了。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橙、黄等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其与公交车、地铁站等交通枢纽接驳,对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无论是缓解交通拥堵,还是其他方面,都非常有用。然而,在单车数量迅猛增长的同时,停车问题也愈发突出。

在北京一些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任性”停放现象极为明显:有的横亘在人行道上,阻碍行人走路;有的无序摆放,让本就狭窄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更显紧张;有的直接停在出入口台阶下,挡住进站通道;有人甚至将车塞进绿化带里、锁在栏杆上、靠在大树边。在南京,共享单车进驻仅半个月,仅是闹市区新街口一处就有近 600 辆单车因违章乱放被管理部门拖走。在成都等地,共享单车也因“占道”等问题屡被城管部门扣押。

共享单车为何停不好?这与租车者素质参差不齐有关,一些租车者只顾骑而不顾停,不愿花费时间认真摆放单车;这也与单车公司的跑马圈地、过量投放、管理粗放有关。有的街头地方狭窄,一下子容纳不了那么多单车,一些故障车长期放置在街头,而单车公司又无暇顾及管理,加剧了停车乱象。

此外,也要看到,共享单车停车乱,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不合理大有关系——暂且抛开老城区不说,很多城市的新城区在最初交通规划时,压根就没给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统预留足够的通行与停放空间。前期规划缺位,后期管理失位,让停车问题“雪上加霜”:君不见,多少自行车停车棚被摩托车、燃油助力车占据,多少城市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停满了小汽车,城管、物业、保安等各种管理主体,对这些问题已然“习以为常”了。

打造优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共享单车是一项创新。若想让共享单车好用,前提是“停”得好。政府完善配套服务是治本之策。当好“服务员”,政府大有所为。

停好车的前提是有地方停,这就要做好加减法。机动车占道,要做“减法”:交通、城管等工作人员加强巡逻频次,加大处罚力度,定时定点“清障”;自行车停放区不够的问题,要做“加法”:规划、城建、交通等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编制车道规划,完善停放导则,从总量上增加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停放区的供给数量。

共享单车流行,主要得益于无桩,随借随还。但自由泛滥成乱停乱放,原先引以为傲的方便,反而成为新的出行梗阻。不妨退回一步,借鉴传统公共自行车“空间划定性”的特点,在一些有条件的枢纽和地铁站周边,政企联手,共建一些自行车推荐停放区。依托运营企业的大数据,推动各物业根据需求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

想要停得好,还要管得好。维护好共享单车的停车秩序,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对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暴力破坏行为,对某些人公共意识缺乏、任意折腾单车的行为,有关部门要做好“善后”服务,追究相关肇事者的法律责任;推动征信机构和单车运营商合力共建租车人信用管理系统,做到奖罚分明。鼓励用户对违规停车者拍照举报,核实后奖励信用积分;对恶意乱停、滥用、损毁、盗窃单车等行为,将租车人纳入失信黑名单。

共享单车是新事物,政府部门应以服务思维引领,多加呵护,多加扶持。配套服务完善了,单车停放有序了,人们愉悦、方便出行的生活小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