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000字抒情作文:致青春,我们的青春
高一1000字抒情作文:致青春,我们的青春
十二岁之前,青春于我而言,是个全然陌生的概念。虽说那时我已追完了《流星花园》和《薰衣草》,却难以透彻地领会其中爱情的真意。小学班上有个男生心仪一个女孩子,上音乐课时,他脱下女孩的白球鞋扔来扔去,女孩被气得直哭。如今看来,这种示爱的方式虽带着几分可爱与笨拙,却算不上青春的模样,毕竟它还未触及酸涩疼痛的层面。
初中起,我开始接触郭敬明和饶雪漫的作品,“疼痛”这两个字自此深深嵌入我的青春,贯穿了初高中整整六年时光。深夜里,我躲在被窝打着手电筒看顾小北的白色毛衣,目睹陆之昂的头被警察踩在脚下,瞧着小耳朵在酒吧为许弋与人打架,看着莫醒醒用剪刀戳破米砾的肚子。我的本子上,不再记录儿童节妈妈给我买金鱼、父亲节我去超市给爸爸买牙刷之类的琐事,取而代之的是“青春”“疼痛”“黑暗”“冰冷”“荒芜”这些如今想来令人忍俊不禁的字眼。我虽不是循规蹈矩之人,但大体上还是走着普通少女的成长道路,抽烟、喝酒、打架、染发这些事我一样都没经历过,偶尔有过些许念头却从未付诸行动,可这并不妨碍我为自己那自认为疼痛的青春而哀伤。
彼时,“非主流”还不是个贬义词,也不存在“杀马特”的说法。我们热衷于收集那些色调暗沉的贴画和海报,上面有齐刘海、包子脸、大眼睛的女生,颓废又性感的女生,刘海长得遮住脸的男生。写字时总要加上单人旁或者草字头,书包带子非得放到最长不可,拍大头贴时一定要嘟嘴,写出的文字必定带着忧伤。然而,看似如此的我们,本质上却依然钟情于学校门口一元两串的麻辣烫、两块五一碗的米粉这些满是香精和色素的垃圾食品。青春的表象与本质,真可谓是天壤之别。
我和要好的女生们写交换日记,早读时满满当当写上两页纸,只为把前一天看到的感人故事复述出来;也写过绝交信,字迹被泪水晕染得难以辨认。遇到暗恋的男生时,我会刻意表现出不真实的自己,想要吸引他的目光,却始终未能如愿。我为那些分分合合、忙着互送礼物又退还礼物的男生女生们而感叹,晚自习时在楼道里不小心撞到正在大胆接吻的情侣,便会红着脸低下头快步走开。
我有了些许成熟,却又并非全然成熟。十五岁之前,我感伤青春的疼痛;十五岁之后,我开始悼念青春的消逝。日记本的扉页写着“打马而过的青春里,只留下一地碎玻璃”。看完《小时代》小说第一部后,我写了一篇读后感,类似于感慨曾经的郭敬明一去不复返了。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篇努力营造忧伤氛围、实则略显矫情的结尾:十七岁的我看二十七岁的他,深夜端着咖啡站在顶楼巨大的落地窗旁,再也写不出十七岁时的故事,那二十七岁的我回过头来看十七岁的我,又会是怎样的心境呢?
那时还没有微博,女生们费尽心思装扮QQ空间,从背景到光标都精心设计。我在空间里写些自己都不太理解的诗,写穿棉布裙子的女孩和穿白色T恤的男孩相爱却未能在一起的故事。玻璃杯和落地窗是常见的元素,故事里的人走在木地板上必定是赤脚的,窗帘总是碎花的,对了,床头必定少不了娃娃。
80后无法理解周杰伦、五月天在90后心中的分量,就如同现在提起Beyond,我也只是觉得歌好听,却并无特殊的回忆。我虽未曾对他们疯狂着迷,但他们的许多歌我都耳熟能详。XX年周杰伦长沙演唱会,许多好友以怀旧之名纷纷前往,甚至在大合唱时打来电话,信号微弱,歌声嘈杂,却依然掩盖不住他们的热情。“有没有那么一个明天,重头活一遍,让我再次感受,曾挥霍的昨天。”(五月天《如烟》)演唱会时的心境,大致如此。
十七岁已被视作青春的末梢,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必然会回望过去。然而我似乎并没有那么忧伤,反而被“小清新”这个新名词所吸引,喜爱幼稚的人生哲学,摘抄本上写满了心灵鸡汤。每篇文章若不治愈地表达一个哲理,就浑身不自在,频繁地使用“人生”二字加上比喻修辞,形容词多得像是一长列火车车厢,要么不打标点符号,要么只打句号。梦想着去西藏,误以为自己已看透全世界,其实不过是在象牙塔里多转了几圈罢了。
林夕为《曾经》作序《昨日的》中提到:“假如我们每隔十年都写一封《给昨日的情书》,又会为那逝去的岁月作什么补白、会为过去的我发出什么温馨提示,好让现在活出一个更理想的我。”回首细数,“青春”二字确实已陪伴我十年,那些真真假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派我再也模仿不来。逝去的岁月有遗憾、有后悔,但我最爱的是那份天然,也不想做什么补白。那么多歌曲、电影都以回到过去为主题,可与时光倒流搭配的永远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致青春》大火,其导演、演技、演员虽都并非格外出彩,却巧妙地抓住了青春这一主题,引起无数人的共鸣,让赵薇的导演处女作收获了惊人的票房。今年的《同桌的你》亦是如此,用会员卡买电影票享受折扣,去看一场回忆的盛宴,简直物超所值。《致青春》里最出彩的一句台词当属赵又廷那句突然冒出的“你神经病啊”,回望横跨十年的青春,这也正是我想对每个场景中的自己所说的话。
21岁的我,开始觉得“青春”二字有些矫情,大概也初步具备了书写致青春篇章的资格。然而即便长篇大论,也无法涵盖青春的方方面面。没有相同经历的人不会有一模一样的故事,写下这些文字不过是为了寻求共鸣、获取认同感。你难道真的见识过别人真实而隐秘的青春吗?所以,我们致青春,致的不过是真实且共通的青春,属于一代人的青春。那些只属于你自己的青春,永远只留存于歌曲结尾、电影散场、合上小说之后你百转千回却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之中。那时你或许会感叹,要是自己主演《楚门的世界》该多好,这样就可以拥有清晰的过去,而不会只留下一些莫名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