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选登
《身边的感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本是个欢天喜地的节日,可我们学生却如同被囚于笼中的鸟儿,只能在学校里埋头苦读。
明亮的日光灯下,一个个身影都在专心致志地学习。坐在窗边的我,却难以做到心无旁骛。窗外,那一轮硕大的月亮高悬于空中,仿佛透着丝丝缕缕的忧伤。“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一束束烟火在夜空之中绚烂绽放,五彩斑斓的光芒交相辉映。我的心啊,早就飞到那逛花灯的热闹人群里去了。
刚想邀请同桌一同欣赏这热闹的景象,却突然瞥见黑板上那一行醒目的字:“谁在教室里说话,就做好被停宿的准备——班主任”。到了嘴边的话只好又咽了回去。这严厉的“政策”,让我只能无奈地品味着“对影成三人”的孤寂。哎,也许班主任的这种新“政策”,也是被任性的我们给逼出来的吧,谁让我们最近晚自习老是浮躁不安呢?
就在我思绪杂乱之时,班主任老师如同往常一样“按时而至”。我不禁暗自腹诽:正月十五还来监督我们,这也太严苛了吧。只见老师拎着一个神秘的红袋子,走到讲台前,轻声说道:“今天是元宵节,老师请大家吃点东西。”刹那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起了灿烂的笑容。老师给大家分发豆沙饼、糖果的时候,脸上始终带着亲切的笑容。那褐黑色的豆沙饼一入口就化了,化作丝丝清甜,直沁心底。原来,老师是如此的贴心。
老师站在讲台旁边,目光也投向窗外的夜空,我清楚地看到他眼中闪过一丝惆怅和忧伤。原来啊,老师您也有自己的元宵节,您也想和家人共度这美好的时光。可是我知道,您放心不下我们,所以把这宝贵的两个小时都奉献给了我们。
窗外的烟火映红了夜空,它们尽情地绽放着。老师,您不正像那烟花吗?燃烧自己,为我们懵懂的人生夜空照亮方向。有些事情并非看到的那样简单,我们年少无知的心只感受到您的严厉,却从未透过表象看到您那无私的爱。
朦胧之中,一幅幅画面在眼前浮现:台灯下,是您伏案工作的身影;每批改完一篇作文,您都会主动找学生面谈;讲课时,您常常激情澎湃地朗读课文,有时还会余兴未尽地敲敲黑板或者扶一扶眼镜……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老师您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您时刻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树立榜样,为我们指点迷津。身边的您,给予了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令人感动的瞬间》
秋意渐浓,当生命之光抽走树叶的最后一丝灵魂之际。它毫无悔意,对于这短暂的一载旅途并不后悔——它虚弱无力地向地面飘落——这是一场葬礼,也是临行前的感恩。——题记
已然步入深秋,天气微微有些凉意,清晨时分,草叶上还残留着星星点点的露珠。那些渴望温暖与美丽的生命早已迁徙离去,就连常住于此的动物们也储备好了粮食,做着一个漫长的等待春暖花开的美梦——河畔一片寂静,唯有河水泛起涟漪时发出的呢喃细语。
我静静地凝视着河岸的那棵树,那棵写满沧桑的树,一瞬间,我竟感觉时间仿佛将它遗忘。
远道而来的风悄悄地吹过,几片泛黄的树叶飘落下来,它们无声地舞动着——旋转、跳跃。不知是否有人注意到,每一片树叶飘落的时候总是上下翻动,恰似它那矛盾的内心。它对这个大千世界怀着深深的眷恋不舍。最后,它毅然决然地向树根飘去,了无牵挂。一片树叶从脱离枝头到落地仅仅需要7秒钟的时间。
它亲昵地亲吻着树根,亲吻着生养它的母亲。
阳光洒在它周围的沙土上,扬起几缕尘埃,像是要为它举行一场简单的葬礼。“叶落终归根”这话的确不假。在它无悔飘落的那一瞬间,我被深深打动了。
那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令我动容。树叶尚且如此,我们人类又当如何呢?平日里有多少人对我们有过恩惠,我们可曾察觉到?即便有所察觉,我们又是否有所行动呢?
在生命即将终结之时,落叶选择用自己的身躯为孕育它的根系提供养分,为来年暖阳下的新生命作出贡献。它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充满价值。
那个落叶归根的场景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不去,那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瞬间。
叶生叶落不过是遵循大自然设定的轨迹罢了,也许有人会这么想——但是,造物主不会毫无缘由地创造一样东西。在某些方面,我们是不是还不如落叶呢?
《感动心灵》
今年七月,我前往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的颁奖大会。在返程的北京西站——重庆T9次列车13号车厢里,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仿若晴天霹雳一般,一个疯女人搅乱了旅客们的兴致。
她一上车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起初,人们似乎并未察觉到她的异常,没过多久,便发觉她是个精神不正常的人。有人向列车长报告了这一情况,列车长马上带着两名乘务员来到13车厢,并在13车厢的旅客中找到一位医生。那位医生欣然为这位病人诊治,并把自己随身携带的安定药给病人服下。
为了照顾好这个疯女人,列车长做出决定,派遣两名乘务员日夜守护在她身旁,以保障病人和乘客的安全。那位医生也主动把自己的下铺让给了病人,自己则睡在病人的中铺,以便随时照料她。
就这样,乘务员、医生、乘客们并没有嫌弃这个疯子,而是用爱心谱写了一段人间真情的乐章。
列车长和乘客们开始为这个疯女人的命运担忧起来,她是哪里人?家在何处?为什么没有人护送?列车长说道:“从她的行李中找不到能证明她身份的证件,她既然上了我们这趟列车,我们就要对她负责,确保安全地把她送到重庆站,然后再想办法联系她的家人。”
乘务员们轮流照看这个疯女人,他们既要耐心地听她喋喋不休,又要提防她对乘客造成伤害。列车每到一站,乘务员都格外小心,紧紧拉住她,防止她下车跑掉。一位乘务员阿姨说:“我当了二十几年乘务员,遇到这种特殊的旅客还是头一回,我们得尽力照顾好她。”他们还为她买来方便面、面包等食物。
乘务员们的爱心深深打动了乘客们,几位好心的乘客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看护疯女人的队伍中来。他们主动和她聊天,给她东西吃,给她水喝。在他们充满爱的呵护下,这个疯女人似乎清醒了一些,她说她叫穆仕晴,三十三岁,在北京做清洁工,家在贵州,其他的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夜已深了,端茶、喂水的动作还在持续着,疯女人还在不停地说着话。突然,她对着一位二十多岁的乘务员喊了一声“妈妈”,那位乘务员竟毫不犹豫地应了一声“哎”。就是这一声应答,深深地触动了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的心灵,让这个疯女人说出了一声久违的“谢谢”。
爱,是如此的伟大,它能让没有正常思维的人的心灵为之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