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伐檀

速览

“伐檀”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所指:

作为《诗经》中的篇名

《伐檀》是《诗经·魏风》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砍伐檀树起兴,通过对伐木者劳作情景的描述,以及对不劳而获的贵族统治者的质问与讽刺,表达了古代劳动者对社会不公、剥削现象的不满情绪。例如诗中反复吟唱“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强烈地质问那些不耕种、不打猎的人,为何能占有大量的劳动成果。

字面意义

“伐”有砍伐的意思,“檀”指檀树,所以“伐檀”从字面来讲就是砍伐檀树的行为动作。在古代,檀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树木,其木材可用于多种用途,所以有砍伐檀树用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由此也成为《诗经》中相关诗歌创作的生活场景取材来源。

详细释义

“伐檀”的读音

拼音读音
[fá tán]
汉字注音:
ㄈㄚˊ ㄊㄢˊ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伐檀”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伐檀 fátán

[Fatan] 篇名。《诗经》里的诗,通常拿开头一句里的两个字作为全诗的题目。檀,檀树,木质坚实,古代用作制造车子的材料

辞典解释

伐檀  fā tán  ㄈㄚ ㄊㄢˊ  

《诗经.魏风》的篇名。共三章。
根据〈诗序〉:「伐檀,刺贪也。」
首章二句为:「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网络解释

伐檀

《伐檀》是先秦时期魏国的民歌,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伐檀”的单字解释

】:1.砍(树):伐木。伐了几棵树。2.攻打:征伐。讨伐。北伐。3.姓。4.自夸:伐善。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
】:1.檀香,常绿小乔木。木材极香,可制器具,也可入药。2.紫檀,常绿乔木。产于亚洲热带。木材坚硬,紫红色,为优良的家具用材。

“伐檀”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