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氈裘

速览

“氈裘”亦作“毡裘”,常见释义如下:

名词义

  1. 指北方游牧民族用兽毛等制成的衣服 例如“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代高适《燕歌行》)诗中描述了边塞相关场景,“毡裘”在此处就是指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着装,体现其地域和民族特色。

  2. 借指北方少数民族或其君长 如“毡裘大长胡雏小,日暮蕃歌三两声。”(唐代耿湋《陇西行》)这里的“毡裘”就是以其服饰特征来代指北方少数民族之人。

形容词义

可形容穿着毡裘后的状态或有类似毡裘那种粗陋、质朴等感觉,不过这种形容词义相对不那么常用,如“毡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徵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汉代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这里的“毡裘”在语境中有对匈奴君长那种相对中原文明而言略显粗朴形象的一种指代意味,且带有些许轻蔑色彩(在古时部分中原人视角下对边疆少数民族的一种片面看法)。

总之,“毡裘”主要围绕着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以及以服饰代指民族或相关人物的用法。

详细释义

“氈裘”的读音

拼音读音
[zhān qiú]
汉字注音:
ㄓㄢ ㄑㄧㄡˊ
简繁字形:
毡裘
是否常用:

“氈裘”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毡裘 zhānqiú

(1) [fur coat]∶亦作“旃裘”,古代北方民族用毛制的衣服

(2) [northern minority nationality]∶指代北方民族

毡裘之长。——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辞典解释

毡裘  zhān qiú  ㄓㄢ ㄑㄧㄡˊ  

古代西北胡人以毛皮所制成的衣服。
《战国策.赵策二》:「大王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隅鱼盐之地。」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

代指胡人或其酋长。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独腼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宋.苏轼〈襄阳乐〉:「自从毡裘南渡沔,襄阳无事多春游。」

网络解释

毡裘

1.亦作"毡裘"。 2.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皮毛制成的衣服。 3.借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或其君长。 4.泛指异族。

“氈裘”的单字解释

】:同“”。
】:1.毛皮的衣服:狐裘。轻裘。集腋成裘。2.姓。

“氈裘”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