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鳴鞭

速览

“鸣鞭”有以下几种常见意思:

挥动鞭子使发出响声

  1. 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挥动鞭子发出清脆响声,以示意众人肃静等,起到警示、整肃秩序的作用。例如在皇帝出行的卤簿行列中,负责鸣鞭的人员会在特定时刻鸣鞭。
  2. 也可泛指挥动鞭子发出声响。如骑手在驱马前行时鸣鞭。

鞭炮的别称

在一些方言或文学性的表述中,也会将鞭炮称为“鸣鞭”,比如“新春佳节,处处鸣鞭,热闹非凡”,这里的“鸣鞭”就是指燃放鞭炮发出声响的情况。

详细释义

“鳴鞭”的读音

拼音读音
[míng biān]
汉字注音:
ㄇㄧㄥˊ ㄅㄧㄢ
简繁字形:
鸣鞭
是否常用:

“鳴鞭”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鸣鞭 míngbiān

(1) [whip]∶抖动鞭子出声

鸣鞭走马

(2) [(of ancient times' honour guard) whip to keep silent]∶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鞭形,振动时发出响声,叫人肃静。也叫“静鞭”

辞典解释

鸣鞭  míng biān  ㄇㄧㄥˊ ㄅㄧㄢ  

挥鞭。
唐.储光羲〈长安道〉诗:「鸣鞭过酒肆,袨服游倡门。」
唐.刘长卿〈少年行〉:「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旧时仪仗中使人肃静的鞭形器具,振动时能发声。
《宋史.卷一四四.仪卫志二》:「上皇日常朝殿,差御龙直四十三人,执仗排立,并设繖扇,鸣鞭。」
也称为「静鞭」。

网络解释

鸣鞭

“净鞭”也叫“静鞭”,用黄丝编织而成,鞭梢涂蜡,打在地上很响,目的是警告臣下:皇上即将驾到,重要典礼就要开始,大家要立即安静,所以叫“净鞭”或“静鞭”。《元曲选》马致远“陈抟高卧四”:“早听得净鞭三下响,识甚酬量!”就是这种“净鞭”。

“鳴鞭”的单字解释

】:同“”。
】:1.鞭子:扬鞭。快马加鞭。2.古代兵器,用铁做成,有节,没有锋刃:钢鞭。竹节鞭。3.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竹鞭。4.供食用或药用的某些雄兽的阴茎:鹿鞭。牛鞭。5.成串的小爆竹,放起来响声连续不断:一挂鞭。放鞭。6.鞭打:鞭马。掘墓鞭尸。

“鳴鞭”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