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鳴鏑

速览

“鳴鏑”也作“鸣镝”,读音为“míng dí”,主要有以下两种常见释义:

作为名词

指古时一种射出时带响的箭。箭在飞行过程中因特殊装置能发出响声,可用于发号施令、指示方向或作为信号等。例如“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这里讲述冒顿制作鸣镝来训练他的骑兵射箭技艺及听从指挥等情况)。

作为动词

表示响箭射出,常引申为发出信号、示意等意思。比如“矢下如雨,鸣镝聒耳”描绘了战场上箭如雨点般密集,鸣镝响声震耳的激烈场景;也可用于比喻带头、倡导某事,如“他的这一行为犹如鸣镝,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变革” 。

详细释义

“鳴鏑”的读音

拼音读音
[míng dí]
汉字注音:
ㄇㄧㄥˊ ㄉㄧˊ
简繁字形:
鸣镝
是否常用:

“鳴鏑”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鸣镝 míngdí

[whistling arrow] 古时一种射出去带响的箭,多用于发号令

闻鸣镝而股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辞典解释

鸣镝  míng dí  ㄇㄧㄥˊ ㄉㄧˊ  

军中发号令的响箭。参见「嚆矢」条。
《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
清.张景祁〈酹江月.楼船望断〉词:「回忆鸣镝飞空,猋轮逐浪,脱险真奇绝。」

德语 surrender Peil (S)​

网络解释

鸣镝 (箭的一种)

司马迁不朽之作《史记》,其中的《匈奴列传》记载了“鸣镝”的来历,大概如下:冒顿乃作鸣镝,鸣为响声,镝为箭头,鸣镝就是响箭,它射出时箭头能发出响声。

鸣镝 (汉语词汇)

鸣镝,汉语词汇。
拼音:míng dí
释义:1、即响箭。矢发射时有声,故称。2、借指战乱。

“鳴鏑”的单字解释

】:同“”。
】:[dí]箭頭;箭。[dī]金屬元素。符號Dy。是稀土元素之一。

“鳴鏑”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