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節旄

速览

“節旄”也作“节旄”,读音为“jié máo”,主要有以下两种意思:

1. 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

旌节是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以竹为竿,竿头缀有旄牛尾,是一种代表朝廷权威等的象征物。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汉书·苏武传》)这里描绘苏武在匈奴北海边持汉朝旌节牧羊,历经漫长岁月,以至于节旄都脱落了,体现出苏武坚守气节,不辱使命的忠贞。

2. 指旌节

即代指整个作为使者身份标识的旌节这一物件。比如在一些古文中,提到“节旄”便是指代朝廷派出使者时授予的那种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旌节,用以表明使者的身份和所肩负的使命等。

详细释义

“節旄”的读音

拼音读音
[jié máo]
汉字注音:
ㄐㄧㄝ ˊ ㄇㄠˊ
简繁字形:
节旄
是否常用:

“節旄”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节旄 jiémáo

[tail of yak no tally issued by ancient Chinese rulers as identification] 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

节旄尽落。——《汉书·李广苏建传》

辞典解释

节旄  jié máo  ㄐㄧㄝˊ ㄇㄠˊ  

系于竿首的牦牛尾,为天子赐给使者的信物。
《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网络解释

节旄

节旄,是汉语词汇,
拼音:jié máo
解释:1、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2、指旌节。
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節旄”的单字解释

】:同“”。
】:[máo]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mào]古同“”,年老。

“節旄”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