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北魏

速览

北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

以下是其详细含义:

历史发展方面

  • 起源:北魏由鲜卑族拓跋部所建。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拓跋珪于公元386年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重建代国,不久后改称魏王,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并在之后陆续攻灭周边诸多势力。
  • 统一北方:拓跋珪之后,北魏历经明元帝拓跋嗣等君主的经营,不断拓展疆域。到太武帝拓跋焘时,北魏先后攻灭夏、北燕、北凉等割据政权,于公元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北方地区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形成对峙之势,中国历史由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 后期演变: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

政治制度方面

  • 汉化改革:北魏在发展过程中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其中以孝文帝改革最为著名。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如迁都洛阳、改汉姓、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进程。
  • 政治体制:北魏前期实行宗主督护制等具有部落联盟遗风的制度,后来逐渐向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转变,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官僚体系,设有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行政机构,在地方设置州、郡、县等各级行政区划进行管理。

文化经济方面

  • 文化融合:由于其鲜卑族建立的背景以及统治区域内包含众多民族,北魏呈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佛教在北魏时期得到极大发展,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著名佛教石窟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凿修建的,这些石窟艺术不仅体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也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等相互交融的特色。
  • 经济发展:在统一北方后,北魏的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农业方面,推行均田制,按照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手工业方面,纺织、陶瓷、金属冶炼等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商业也较为活跃,洛阳等城市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

总之,北魏在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革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细释义

“北魏”的读音

拼音读音
[běi wèi]
汉字注音:
ㄅㄟˇ ㄨㄟ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北魏”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参看〖南北朝〗。

辞典解释

北魏  běi wèi  ㄅㄟˇ ㄨㄟˋ  

后魏的别名。参见「后魏」条。

英语 Wei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386-534)​, founded by the Tuoba 拓跋 branch of Xianbei 鮮卑|鲜卑

德语 Nördliche Wei-Dynastie (Gesch)​

法语 Dynastie Wei du Nord

网络解释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与民族融合。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北魏”的单字解释

】:[běi]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2.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bèi]古同“”,违背,违反。
】:1.周朝国名(前403—前225)。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为秦所灭。2.朝代名。1.三国之一(220—265)。与吴、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区,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为晋所灭。2.北朝之一(386—534)。鲜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史称北魏,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为东魏(534—550)、西魏(535—556)。东魏为北齐所灭,西魏为北周所灭。

“北魏”的相关成语

“北魏”的相关词语

“北魏”造句

小就善于读书的北魏车骑大将军祖莹,在写文章时就能自出机杼。

居士山摩崖碑和七岩山摩崖造像,分别为北魏和东魏石刻.

北魏孝明帝时为荆州刺史,在州两年,死于任上.

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率领大军南侵,并包围了淮北重镇彭城。

乐户是自北魏立乐籍以来从事各种官方及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特殊社会群体。明代是乐籍制度急遽变迁的重要时期。

因此,北魏后期“道”的设置是与大使、征讨都督和行台的任职联系在一起的。

北魏、唐、宋的石窟艺术、城堡建筑及驰名的“丝绸之路”,雄伟壮美的万里长城,都在叙说着白银悠远的历史。

北魏平城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汉代之后又一个吉语瓦当高峰期。

寺内墓塔林共有北魏至明代墓塔167座,可与嵩山少林寺的墓塔林相媲美。

这是中唐时期的一幅佛教壁画,其“涅槃经变”主题是北魏以来就开始流行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