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翰林

速览

翰林是一个汉语词语,以下是它常见的含义:

官名

唐代始设,最初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主要职责包括为皇帝草拟诏令、应和文章等。明清时期,翰林院成为一个重要的机构,翰林官在科举考试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里选任,他们承担着修史、著作、图书编纂等文化方面的重要工作,同时也往往是朝廷培养高级官员的后备力量,许多重要官职多由翰林出身者担任。例如,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就是翰林出身,曾在翰林院任职并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与政治经验。

指翰林院

如“他任职于翰林”,这里的“翰林”就是指翰林院这一机构。

总之,“翰林”既指具体的官职,也可指代相关的官署机构,在古代文化和政治领域都有着重要地位。

详细释义

“翰林”的读音

拼音读音
[hàn lín]
汉字注音:
ㄏㄢˋ ㄌㄧㄣˊ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翰林”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翰林 hànlín

[member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翰林天台陶先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辞典解释

翰林  hàn lín   ㄏㄢˋ ㄌㄧㄣˊ  

职官名。唐宋为内庭供奉之官,方技、杂流,亦待诏翰林。明清则为进士朝考后,得庶吉士的称号。

形容文翰之多如林。
《文选.扬雄.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 。」

英语 refers to academics employed as imperial secretaries from the Tang onwards, forming the Hanlin Imperial Academy 翰林院

法语 Académie Hanlin

网络解释

翰林 (词语)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

“翰林”的单字解释

】:长而硬的羽毛,古代用来写字。后来借指毛笔、文字、书信等:翰墨。华翰(对他人来信的美称)。
】:1.成片的树木或竹子:森林。竹林。2.林业:农、林、牧、副、渔。3.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民族之林。碑林。

“翰林”的相关成语

“翰林”的相关词语

“翰林”造句

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纪昀 

如彼翰林鸟,又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潘岳 

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

李白曾经是翰林学士。

黄秋岳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是前清翰林

翰林画廊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参观指导,洽谈合作.

其时,戊戌维新人物、翰林出身的张元济主理商务印书馆的编务,在编辑工作中,苦于找不到好的善本,遂创设涵芬楼,取含善本书香、知识芬芳之意。

晚清期间,张槎朗边村出了一位翰林,名叫江孔殷,膝下一子一女,颇具才情。

翰林的回答让沈女士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异样.

承安进士,历任州录事、县令、国史编修官、翰林直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