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儒学

速览

儒学,也称儒家学说,是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所创立和发展的思想体系。

其主要特点和内涵包括以下诸多方面:

核心思想

  • “仁”是儒学极为重要的核心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仁爱之心,要做到推己及人、关爱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体现了这种以仁爱对待他人的准则。
  • “礼”注重社会的礼仪规范,涵盖了从日常行为到国家典章制度等不同层面的规范要求,旨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道德观念

  • 提倡诸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一系列道德准则。其中,孝是对父母长辈的敬重与赡养;悌是兄弟姐妹间的友爱和睦;忠是对国家、君主、事业等的忠诚;信强调诚实守信等,这些道德观念被认为是塑造个人品德以及构建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石。

社会理想

  • 追求“大同”社会,即一个人人讲求信用、和睦相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社会资源能保障所有人生活需求,社会秩序井然、安定和谐的理想境界。

政治理念

  • 倡导统治者施行“德治”,主张统治者要以道德感化民众,自身具备高尚品德并以身作则,同时也重视“仁政”,关注民生,轻徭薄赋等,使百姓能安居乐业。

儒学在历史上长期占据着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对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并且传播到东亚、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当地文化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详细释义

“儒学”的读音

拼音读音
[rú xué]
汉字注音:
ㄖㄨˊ ㄒㄩㄝˊ
简繁字形:
儒學
是否常用:

“儒学”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儒家学说;儒家经学。 2.元﹑明﹑清在各府﹑州﹑县设立的供生员修业的学校。 3.指儒家学者。如《旧唐书》﹑《新唐书》﹑《元史》等皆有儒学传。

辞典解释

儒学  rú xué   ㄖㄨˊ ㄒㄩㄝˊ  

儒家的思想教义。
如:「中国向来以儒学为宗。」

称旧时府厅州县的教官为「儒学」。
《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你既是生员,如何黑夜酗酒!带著送在儒学去!」

网络解释

“儒学”的单字解释

】:1.旧时泛指读书人:儒生。儒医。2.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专司礼仪的人。3.儒家:儒术。4.通“懦(nuò)”。懦弱:偷儒转脱。
】:1.学习: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3.学问: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4.指学科: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小学。大学。上学。6.姓。

“儒学”的相关成语

“儒学”的相关词语

“儒学”造句

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儒学富五车。

如果我们承认,在儒学两千年间步履蹒跚和中华民族两千年间活力日衰的背后,深刻的原因乃是学术层面和宗教层面人格上帝信仰在心灵里的彻底沦丧,那么,儒学的复兴出路就不可能是接续汉唐宋明清的儒学旧轨走,儒学必须开出新境界。

我们一定要看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确有补偏救弊之益,但如果认为西方文明已完全丧失了自我更新的机制和能力,身处绝境而有待儒学的拯救,则不免将极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儒学在辽境内的流传加倍扩大和深化,其所提倡的忠孝节义等汉族封建传统道德观点,也慢慢为契丹人所认同,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标准。

公孙弘之阿谀取宠而缘饰以儒术,可谓儒学演变为儒术这一过程之终结,然考其开始与其过程,则可谓是儒学在当时世风之影响下,与诸子百家融合的过程,而开其端者,则即是荀子。

古往今来,从事儒学研究的学者不知凡几,但一般不能称为儒者或儒家。

产生于混乱之世的儒学,以其致力于社会伦常秩序的整合和一统局面的追求,归宗于先王之道,认同于宗法礼乐文化,终于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新儒学异军突起,顽强地向世人发出儒学枯木逢春的消息。

一关于儒学何以会被汉代统治者接受而于诸子百家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原因,学者们虽多有论及,亦多近理,但似乎尚未揭橥根本原由。

而且,以儒学为传统资源而形成起来的现代*权意识,更会以其独具价值对欧美式的现代*权意识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从而对当今以至未来人类的*权思想与*权事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