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朝中措 · 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朝中措 · 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释

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又名《照江梅》、《芙蓉曲》。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後片两平韵。 刘仲原甫:当指刘敞。庆历进士,曾官知制诰、集贤院学士等,是欧阳文忠的年辈稍晚的朋友。 维扬:扬州的别称。 平山:即平山堂,为欧阳文忠任扬州知州时所修建,后成为扬州名胜。 「山色有无中」句:此处借用王摩诘《江汉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句意。 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文忠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别来:分别以来。当时作者离开扬州大约八年。 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一说「文章太守」是作者用以指刘原甫。太守,汉代官名,即宋代的知州。 挥毫万字: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千钟:饮酒千杯。钟,古代酒器。 直须:就该、正应当。 尊:通「樽」,酒杯。 衰翁:词人自称。当时作者五十岁。

译文

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后又过了几个春光。 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一饮千杯很豪爽。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已白发苍苍。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平山堂送别友人刘原甫时所作。平山堂是作者守扬州时所建,几年后重上平山堂,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起过去的豪迈生活:挥笔著书,赋文逾万字,饮宴堂上,千杯不醉。全词写出了作者意在山水之间的情感,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风豪放,在欧词中极为少见,对后来东坡的豪放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赏析2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送别词,以深情而豪迈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刘仲原甫(即刘敞)出任扬州(古称维扬)知府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赏析:

首句“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 意境描绘: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展开,描绘了扬州平山堂的壮丽景象。平山堂位于扬州大明寺旁,因可远眺江南诸山,直至山与天平齐而得名。词人站在平山堂的栏杆旁,倚靠晴空,远眺山色,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
  • 情感铺垫: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也暗含了对即将离别的友人深深的怀念与不舍,以及对友人未来任职之地(扬州)的赞美与向往。

次句“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 情感深化:词人回忆起与刘仲原甫共同在平山堂前栽种的垂柳,如今已历经几度春风,枝繁叶茂。这不仅是时间的见证,更是两人深厚友情的象征。
  • 岁月流转:通过“别来几度春风”的表述,表达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离别后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

三、四句“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 人物刻画:这是对刘仲原甫的高度评价与赞美。刘敞不仅文采斐然,被誉为“文章太守”,而且性格豪爽,能饮酒赋诗,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展现了其才华横溢、气度不凡的形象。
  • 情感升华:这样的描绘,既体现了词人对友人才华的钦佩,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在扬州任上能够施展才华、享受生活的美好祝愿。

末句“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 人生哲理:词人在此劝勉友人珍惜青春年华,及时行乐,因为岁月不饶人,青春易逝。他用自己的衰老形象作为对比,提醒友人趁着年轻,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 情感真挚:这句既是对友人的深情寄语,也是词人自身人生经验的总结,透露出一种豁达而又略带感伤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一词,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回忆共同经历、赞美友人才华、寄语人生哲理等多个层面,展现了欧阳修深厚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离别的愁绪,又有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蕴深远的送别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