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
《无家别》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属于“三吏三别”组诗中的最后一首。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老兵回到故乡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安史之乱后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荒废的社会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深切同情。
诗歌开篇即点明背景:“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这里,杜甫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萧条破败的画面:在繁华不再的天宝年间之后,曾经的家园变成了长满杂草的荒地。接着,“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家庭成员的分散。“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这句诗则将战乱中幸存者的孤独与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主人公返回故土后所见的凄凉景象:“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寥落的人烟,灰暗的天空,无不透露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悲哀氛围。而“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更是将这种孤独无助的感觉推向高潮,诗人用动物的反应来反衬人类社会的冷漠与荒凉。
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周围环境的荒芜:“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里只剩下一些年迈的妇女,暗示着年轻力壮的男人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被迫离开家乡寻找生存之路。最后,诗人借宿鸟恋巢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依恋:“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返乡经历的叙述,反映了战争给普通民众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以及他们在逆境中顽强求生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