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唐]唐代杜甫的详细介绍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大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但唐玄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较深的认识。
杜甫的家族背景深厚,其父为杜闲,祖父为杜审言,曾祖父为杜依艺,外曾祖父为李琮。他还有一位儿子杜宗武和孙子杜嗣业,以及叔父杜并、舅父崔顼和姑父裴荣期等亲属。
杜甫的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这种风格体现在他的诗歌中,既有深沉阔大、忧思凝重的思想情感内容,也有起伏波动、反复低回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包括雄浑奔放、清新细腻、沉郁悲凉、辞藻富丽、平易质朴、通俗自然等多种风格。杜甫的作品大量采用七言律诗形式,内容广泛,技巧纯熟,注重声律对仗,格律严谨,语言锤炼,达到了极高的成就,使七律创作臻于成熟。
杜甫的诗作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实,通过描写当时历史实况,表达了自己爱国的思想,因此有“诗史”之称。他的代表作包括《登高》、《春望》、《饮中八仙歌》、《北征》、《三吏》和《三别》等。其中,《饮中八仙歌》展现了杜甫狂放不羁的一面,而《登高》、《春望》等作则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杜甫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儒家的消极方面也有所批判。他关心国家命运前途,忠君爱国,具有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被后人公认为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开创了“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社会的民生疾苦,并直接开导了中唐诗坛的新乐府创作风气。为了全面反映现实,杜甫掌握并利用了当时所有的一切诗体,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泽被后人甚为深广。
杜甫的人格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人品格的楷模。自晚唐两宋后,杜甫逐渐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杜甫是唐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苦难生活。他的人格和作品都成为了后世学习和敬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