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幽居初夏

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

湖山:湖水与山峦。胜处:美好的地方。 野径:村野小路。 有时: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谓有如愿之时。鹭,原作“鹜”,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深,原作“源”,据钱仲联校注本改。无处:所有的地方。鸣蛙:指蛙鸣,比喻俗物喧闹。 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苏轼《筼筜谷》诗:“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朱乔年诗:“一雷惊起箨龙儿,戢戢满山人未知。” 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白居易《营闲事》诗:“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犹,原作“初”,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叹息:叹气;嗟叹。老来:年老之后。交旧:旧友;老朋友。 瓯(ōu):杯子。

译文

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 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 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 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赏析

《幽居初夏》为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该诗前六句写景,后二句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这首诗是诗人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表达。

赏析2

《幽居初夏》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篇。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晚年孤独寂寞的心情。

首联“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描述了诗人隐居的环境,他居住的地方有湖光山色之美,而家宅则在槐树和柳树的浓荫之中,一条小路从草丛中蜿蜒而出。这不仅点明了诗人的隐居之地,也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颔联“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则进一步描绘了夏日的景象。湖水涨满时,白鹭会在水中觅食;茂密的草丛中,青蛙此起彼伏地叫着。这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初夏时节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颈联“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则将视角转向庭院中的植物。“箨龙”指的是竹笋,“木笔”则是木芙蓉的别名。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竹子已经长出了新笋,而木芙蓉也刚刚绽放出第一朵花。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观察,又透露出他对新生事物的喜爱之情。

尾联“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则是全诗情感的转折点。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昔日的朋友或故人大多已不在人世,身边没有可以共饮午茶、闲聊的人。这种孤独感与前面所描绘的美好景致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总体而言,《幽居初夏》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还反映了他晚年心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