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作者 陆游
陆游

陆游

[宋]

宋代陆游的详细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他出生于名门望族,是尚书右丞陆佃之孙,自幼便受到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陆游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动荡,这些历史背景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和创作。宋高宗时,陆游曾参加礼部考试,但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他进士出身,并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然而,由于他坚持抗金,又遭到了主和派的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但不久又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直至嘉定二年(1210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留下绝笔诗《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创作颇丰。他的诗词文俱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诗歌,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作涵盖了多种体裁,尤其擅长七言诗的创作,其七古诗内蕴丰富,气象阔大;七律诗对仗工整,气格高昂;七绝诗笔致流转,富于神韵。陆游的诗歌不仅具有现实主义特征,通过高度概括和夹叙夹议的手法反映现实,还善于用幻境、梦境来表达爱国情思,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语言风格明朗晓畅,精炼自然,不拘一格,根据诗歌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如爱国诗多雄壮豪放,农村诗则多平淡古朴,闲适、田园诗则多清新精致。

陆游的著作丰富多样,据汲古阁所刻《陆放翁全集》,计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剑南诗稿》85卷(其中有古近体诗9138首);《放翁遗稿》3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等。此外,还有《续笔记》、《高宗圣政草》、《陆氏续集验方》、《感知录》、《清尊录》、《绪训》、《放翁家训》等多种著作。其中,《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剑南诗稿》则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集子,传世至今。

陆游的诗歌和爱国精神在南宋诗坛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高扬爱国主题,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他的爱国诗歌在后代也有很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陆游往往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

总的来说,陆游是一位才华横溢、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和爱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文学史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