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师鲁墓志铭》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为其友人尹洙撰写的一篇墓志铭。这篇墓志铭不仅是对尹师鲁生平事迹的记述,更是对其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的颂扬,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下是对该文的赏析:
文章开头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尹师鲁的籍贯、姓名和别号,并指出其名声远播,天下之士无论是否相识都尊称其为“师鲁”。接着,作者指出世人了解师鲁的方面各不相同,有的推崇其文学,有的高度评价其议论,有的赞赏其才能,但对其忠义之节、在穷达祸福之间的表现,则未必尽知。这为后文详细展开师鲁的生平事迹和品格奠定了基础。
作者接着描述了尹师鲁的文学成就和人格特点。他写文章简洁而有法,博学强记,通晓古今,尤其擅长《春秋》之学。与人交谈时,是非分明,务求穷尽道理,不随波逐流,这种严谨求实的态度令人钦佩。同时,他遇事无难易,勇于担当,这种精神也赢得了世人的称赞,但也因此招致了嫉妒和排挤,导致他仕途坎坷,最终穷困而死。
文章详细记述了尹师鲁的生平事迹和仕途经历。从年少举进士及第,到历任多个官职,再到因上书为范仲淹辩护而被贬,再到后来因城水洛之事被贬,尹师鲁的仕途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但无论身处何地,他都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为国家和人民尽忠职守。特别是在陕西用兵期间,他积极参与军事事务,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策略,但遗憾的是这些建议都未能得到实施。
文章还着重介绍了尹师鲁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和未竟之志。他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写出了《叙燕》、《息戍》等文章行于世。在西兵起后,他更是积极参与其中,对军事事务了如指掌,提出了许多精密的议论和策略。他主张训练土兵代替戍卒以减轻边防费用,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但这些建议都未能得到实施。这既体现了尹师鲁的远见卓识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当时朝廷的腐败和无能。
文章最后描述了尹师鲁临终前的表现和身后的凄凉景象。他在渭州时曾欲按军法斩违令将吏而未果,后来因被诬告而被贬至均州监酒税。在患病期间无医药可治,只能辗转至南阳求医。临终前他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这种淡泊名利、坦然面对生死的态度令人动容。而他身后家无余资、丧事客于南阳不能归的凄凉景象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文章以铭文作为结语,表达了作者对尹师鲁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品德的颂扬。铭文简洁而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尹师鲁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安息和生者坚强的美好祝愿。
综上所述,《尹师鲁墓志铭》是一篇情感真挚、内容丰富的墓志铭。它不仅详细记述了尹师鲁的生平事迹和品格特点,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同时,它也为我们了解北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