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列传第三十·褚遂良》是欧阳修撰写的一篇传记,详细记载了唐代书法家、政治家褚遂良的一生。以下是对该传记的赏析:
传记开篇简要介绍了褚遂良的家世背景,“褚遂良,字登善,通直散骑常侍亮子。”寥寥数语,点明了他的身份和出身。接着,叙述了他在隋末唐初的仕途经历,从薛举的通事舍人,到秦王府铠曹参军,再到贞观年间的起居郎,展现了其仕途的初步发展。
“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这部分突出了褚遂良的书法成就,太宗对其书法的高度评价,以及他因此被任命为侍书,都显示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地位。同时,他对于王羲之书法真伪的鉴别能力,也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学识和鉴赏水平。
传记中详细记载了褚遂良多次直言敢谏的事迹。如太宗欲封禅泰山时,他因星象异常而谏止;在太宗询问何为当今急务时,他提出应明确太子、诸王的地位;在太宗欲立魏王泰为嗣时,他坚持嫡庶之分,力劝太宗立晋王为太子。这些事迹都体现了褚遂良作为臣子的忠诚和直言不讳的政治品格。
褚遂良不仅敢于直言,还善于从国家大局出发,提出深刻的见解。如他反对皇子年幼即任刺史,认为应留在京师教育培养;他反对与薛延陀的绝婚,认为应信守承诺,以维护国家信誉;他反对太宗亲征辽东,认为应谨慎用兵,避免忿兵。这些见解都显示了他对国家政策的深刻理解和远见卓识。
传记还记载了褚遂良在太宗病重时受命辅佐太子的忠诚,以及在高宗即位后继续担任要职的情况。特别是在高宗欲立武昭仪为皇后时,他坚决反对,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这部分内容不仅展现了褚遂良对皇权的忠诚,也体现了他对太子(即后来的高宗)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
传记最后叙述了褚遂良晚年的遭遇,包括被贬谪、被杀、复官爵等。尽管他一生忠诚于国家和皇权,但最终仍未能逃脱政治斗争的漩涡。然而,后世对他的评价却是极高的,不仅恢复了他的官爵,还追赠他为太尉,体现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整篇传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也是一部文学佳作。欧阳修以生动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将褚遂良的一生娓娓道来。同时,传记中还穿插了对褚遂良书法艺术的描述和赞赏,使得传记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也展现了褚遂良作为书法家的艺术成就。
综上所述,《新唐书·列传第三十·褚遂良》是一篇兼具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传记作品。它不仅详细记录了褚遂良的一生经历和政治品格,还展现了其作为书法家的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通过对这篇传记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褚遂良这位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和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