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司谏书》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写给时任右正言、知制诰的高若讷(司谏是其官职的一部分)的一封公开信。此信针对高若讷在范仲淹(字希文)被贬后不仅不为其辩护,反而随声附和、落井下石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指责,展现了欧阳修坚持正义、勇于直言的精神风貌。以下是对该文的赏析:
文章开篇,欧阳修以谦逊的口吻回顾了自己与高若讷相识的过程,从年少时的听闻、疑惑,到后来的接触、再疑惑,再到最终的确认“非君子”,情感逐渐累积,为后文的批判打下铺垫。这种先扬后抑的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与失望。
欧阳修通过列举范仲淹的品格与功绩,对比高若讷的沉默与附和,指出其行为的荒谬与不负责任。他强调,真正的君子应当正直有学问,敢于直言不讳,而高若讷却为了个人私利,牺牲了原则与正义,这种行为不仅令人不齿,更是对朝廷、对国家的背叛。欧阳修运用逻辑推理,层层递进,使批判有理有据,难以反驳。
文中,欧阳修巧妙地将汉代萧望之、王章被诬陷的历史事件与当前范仲淹被贬的现实相结合,指出高若讷的行为与历史上的奸臣无异,且其狡辩无法欺骗后世。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表达了欧阳修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欧阳修在批判高若讷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政治环境的期许和对谏官职责的强调。他提到,当今皇帝即位以来,广开言路,重用谏臣,高若讷作为谏官,本应勇于发声,却选择沉默,这是对职责的严重失职。欧阳修呼吁高若讷应勇于承担责任,为范仲淹辩护,否则将遗臭万年。
文章结尾,欧阳修以决绝的态度,表示如果高若讷仍坚持认为范仲淹不贤而当逐,那么自己愿意承担“朋邪之人”的罪名,并希望高若讷能将此书公开于朝,让天下人评判。这种决绝的态度,展现了欧阳修对正义的坚守和对个人名誉的淡泊,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综上所述,《与高司谏书》是一篇情感真挚、逻辑严密、语言犀利的批判性文章。它不仅对高若讷的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也体现了欧阳修作为一位有担当、有原则的士大夫的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