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绝句四首(其三)

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黄鹂:黄莺。 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窗含。是说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曰窗含。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译文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广德二年(764)春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写景的佳作。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两两对仗,写法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十分自然流畅,一点儿也不觉得有雕琢之感。因为一以贯之的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画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

赏析2

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情感世界。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图,同时也隐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与思想。

“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以“两个黄鹂”为视觉中心,以“鸣”字引出听觉元素,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不仅色彩鲜明,而且声音悦耳,给人以愉悦之感。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则通过“一行”、“白鹭”和“青天”的组合,形成了一种动态美。白鹭成行地飞向蓝天,象征着自由和高远的理想追求。同时,“一行”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以及对广阔天地的向往。整句诗通过对比强烈的色彩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窗含西岭千秋雪”,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美的山景图。通过“窗含”二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的空间之中,仿佛诗人就站在窗前,凝视着远方的雪山。千秋雪象征着时间的永恒和历史的积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句诗则通过“门泊”、“东吴”和“万里船”的组合,形成了一种空间上的广度感。东吴之地与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相距甚远,万里之遥的船只停泊在门前,不仅展示了交通的发达,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整句诗通过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对自由的渴望。

总体而言,《绝句四首(其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诗人巧妙地运用色彩、动静、对比等手法,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同时,诗中还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自由、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