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沁园春 · 一别秦楼

沁园春 · 一别秦楼

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忆盈盈倩笑,纤纤柔握;玉香花语,雪暖酥凝。念远愁肠,伤春病思,自怪平生殊未曾。君知否,渐香消蜀锦,泪渍吴绫。 难求系日长绳。况倦客、飘零少旧朋。但江郊雁起,渔村笛怨;寒釭委烬,孤砚生冰。水绕山围,烟昏云惨,纵有高台常怯登。消魂处,是鱼笺不到,兰梦无凭。

译文

一离开秦楼,转眼就迎来了新春,又临近放灯之时。回忆当时她的笑脸如鲜花般盈盈动人,她纤细柔软的手如同玉般握感舒适惬意;想起她的吐气若兰中笑意四溢与我互诉真情私语的日子也仍旧浮现眼前;时间很暖和的在我身上略过留给了感触的温度,思念的情绪油然而生使我自怪平日殊异从来没有体验过今日如此感受。你又知不知道此时的我有何反常变化?只能唏嘘绢制的画渐消散模样模模糊糊若隐若现,(无意识地)泪滴印染刺绣于蜀地绸缎。长久渴望的事物却难求真情如此难得绳索(没有援助之力难以延日),何况因飘泊沦落远离亲友并且没有了往昔的老友。只有江边的雁群飞起,孤寂的渔夫吹起悲怨的笛声;昏暗的灯光盛着浅浅的油膏油膏熄灭在微弱的灯光前夜与孤笔行在冰雪凝结的冰寒中渐渐黯淡下去。周围水环绕山围绕包围,烟雾昏沉云雾惨淡,(身心疲惫)即使有高耸的阁楼也常畏惧登攀。最让人销魂的地方是音讯全无,连书信也收不到托梦也无凭据。

赏析

陆游的《沁园春·一别秦楼》是一首深情而哀婉的词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往昔欢聚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当前孤独境遇的感伤,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复杂的心境变化。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赏析:

开篇情感铺垫

  • “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 开篇即以“一别”点题,引出对往昔相聚地点的怀念,秦楼成为美好回忆的象征。随后“转眼新春,又近放灯”说明时间流逝之快,新春将至,本是喜庆之时,却因离别而倍感凄凉,为全词奠定了哀愁的基调。

回忆往昔欢聚

  • “忆盈盈倩笑,纤纤柔握;玉香花语,雪暖酥凝。” 这四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回忆了与爱人相处时的温馨场景:她轻盈的笑容、纤细的手握、如玉般温润的言语以及肌肤如雪般温暖细腻,这些细节生动描绘了昔日爱情的甜蜜与美好,与当前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愁绪与自责

  • “念远愁肠,伤春病思,自怪平生殊未曾。” 转入内心世界的抒发,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因思念而生的愁绪和春日里的伤感。同时,作者自责于自己生平未曾经历过如此深刻的情感波动,显示出这份情感对他的震撼之深。

  • “君知否,渐香消蜀锦,泪渍吴绫。” 这两句借物抒情,以蜀锦香气渐散、吴绫上泪痕斑斑,比喻爱情的消逝和内心的痛苦,暗示着曾经的美好正在逐渐远去,而这份痛苦无人知晓,只能独自承受。

现实困境与无奈

  • “难求系日长绳。况倦客、飘零少旧朋。” 表达了对时间无法挽留的无奈,以及作为漂泊异乡的倦客,身边缺少旧日朋友的孤独与无助。

孤寂生活的描绘

  • “但江郊雁起,渔村笛怨;寒釭委烬,孤砚生冰。” 通过江郊大雁南飞、渔村笛声哀怨的自然景象,以及室内油灯熄灭、砚台结冰的生活细节,进一步渲染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环境烘托与心境抒发

  • “水绕山围,烟昏云惨,纵有高台常怯登。” 描绘了周围环境的阴郁,水山环绕、云烟朦胧,即便有登高望远之地,也因内心的愁苦而不敢登临,表达了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和对内心痛苦的逃避。

结尾的绝望与思念

  • “消魂处,是鱼笺不到,兰梦无凭。” 结尾处,作者用“鱼笺”(古代传递书信的工具)不至,象征音讯全无,而“兰梦无凭”则暗示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表达了极度的绝望与对爱人的深切思念。这两句将全词的哀愁推向高潮,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与同情。

综上所述,《沁园春·一别秦楼》是陆游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的佳作,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现实孤独境遇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