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渔家傲 · 寄仲高

渔家傲 · 寄仲高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注释

仲高:陆升之(1113-1174),字仲高,陆游的堂兄。 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 红桥:又名虹桥,在山阴近郊。 扁(piān)舟:小船。 愁无寐(mèi):愁中失眠 鬓丝:形容鬓发斑白而稀疏。 茶烟:煮茶时冒出的水气。

译文

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写满纸,流着两行思乡怀亲的眼泪。时恐怕已是明年的事待得回信。 遥问家乡红桥下的流水,何日才能驾扁舟到桥下寻找我的兄弟?我走遍天涯,已真的感到衰老疲惫。愁思满怀,长夜难寐。两鬓已白丝间黑发,在茶烟缭绕中虚度光阴令人悲。

赏析

《渔家傲·寄仲高》是宋代爱国诗人、词人陆游的作品。上片着重表现蜀地与家乡山阴的两地阻隔,下片抒写衰老的心理和磋蛇的悲慨,以及对往日兄弟之情的追怀。全词情致细密,语言清丽,用委婉的笔调,深沉的感慨,借乡愁来表达作者遭受朝廷内外投降势力排挤打击的满腔悲愤情绪。

赏析2

陆游的《渔家傲·寄仲高》是一首深情厚谊、感慨万端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自身漂泊天涯的无限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赏析:

首句“东望山阴何处是”

  • 起句情感:开篇即以“东望”二字点明方向,紧接着以“山阴何处是”设问,表现出词人对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陆游的故乡)的深切怀念和难以寻觅的迷茫。
  • 意境营造:通过简单的问句,营造出一种空旷而深远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次句“往来一万三千里”

  • 空间距离:具体数字“一万三千里”夸张地描绘了词人与故乡之间的遥远距离,强化了其身处异乡、远离亲人的孤独感。
  • 情感深化: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理和情感上的巨大隔阂,暗示了词人思乡之情的深重。

三、四句“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 家书情深:“写得家书空满纸”,说明词人满怀深情地书写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 泪湿衣襟:“流清泪”,直接表达了词人书写家书时的悲伤情绪,泪水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情感真挚动人。
  • 时间延迟:“书回已是明年事”,揭示了书信往来的缓慢,意味着词人收到回信时,可能已经是新的一年了,进一步加深了等待的焦虑和时间的无情。

下片开头“寄语红桥桥下水”

  • 借景抒情:以“红桥桥下水”为寄托,希望这流水能带去自己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运用了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情感,富有诗意。
  • 期盼重逢:“扁舟何日寻兄弟”,表达了词人渴望乘一叶扁舟,早日与兄弟团聚的强烈愿望。

结尾三句“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 人生感慨:“行遍天涯真老矣”,词人回顾自己漂泊天涯的一生,不禁感叹岁月无情,自己已步入老年。
  • 愁绪难眠:“愁无寐”,直接点明因思念和人生感慨而夜不能寐,愁绪满怀。
  • 形象描绘:“鬓丝几缕茶烟里”,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词人晚年生活的孤寂与苍老,几缕白发在茶烟缭绕中若隐若现,画面感强,情感深沉。

总结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陆游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身漂泊生涯的无奈与感慨。词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对未来重逢的期盼,情感层次丰富,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