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画堂春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注释

争教:怎教。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欢乐。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杜安世《诉衷情》:「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句: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此谓天作之合,却被分隔两地。两处相思,黯然销魂。 蓝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太平广记·卷十五》引裴硎《传奇·裴航》云:裴航从鄂渚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诗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后于蓝桥驿因求水喝,得遇云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杆臼,吾当与之也。」后裴航终于寻得玉杆臼,遂成婚,双双仙去。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药成碧海难奔」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宫,为月精。」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饮牛津:晋·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资粮,乘槎而去。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故饮牛津係指传说中的天河边。这里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译文

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整日里,相思相望,而又不得相亲,枉教得凄凉憔悴,黯然销魂。不知道上苍究竟为谁,造就这美丽青春。一为裴航,乞浆蓝桥,而得妻云英;一为嫦娥,窃不死药,而飞奔月宫。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于天河相见,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心甘。

赏析

此词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品。纳兰性德曾多次表达过他愿意追随卢氏而去的心情,如这首《画堂春》表达了他和卢氏虽不能同生,但却能同死的愿想。

赏析2

《画堂春》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深沉哀思与无奈。这首词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相思之苦与无法相见的悲凉情感。下面我们从词意、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词意解析

  1. 上阕:相思之苦

    •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这两句开篇点明了主题。“一生一代一双人”化用了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希望与心爱的人相伴一生,成为一对永恒的情侣。然而,“争教两处销魂”却道出了现实的残酷:两人虽然彼此相爱,却分隔两地,各自为情所困,难以相聚。这里的“销魂”形容因思念而极度痛苦的状态,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与悲伤。

    •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相思的主题。“相思相望不相亲”描绘了两人虽然彼此牵挂、互相凝望,但始终无法走到一起的悲哀。最后一句“天为谁春”是一个反问,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不解与质问:春天本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但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自己却无法与心爱的人相会,春天的存在似乎失去了意义。这种对比更加突显了词人的孤独与失落。

  2. 下阕:幻想与绝望

    •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这两句引用了两个典故。“蓝桥”指的是古代传说中裴航与云英相遇的地方,裴航曾在此求得灵药,最终与云英结为夫妻。这里的“浆向蓝桥易乞”暗示词人渴望像裴航一样,能够得到某种机会或帮助,使他与心爱的人重逢。“药成碧海难奔”则化用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嫦娥服下不死药后飞升到月宫,再也无法回到人间。这里表达了词人即使有机会得到帮助,也无法跨越重重障碍,与心爱的人团聚的无奈。这两句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引用,进一步强化了词人对现实的无力感。

    •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的美好幻想。“饮牛津”出自《搜神记》,讲述了一位书生与仙女相会的故事。词人希望如果有一天能够与心爱的人再次相见,哪怕是在一个平凡的地方(如“饮牛津”),他们也能忘记一切贫困与苦难,只享受彼此的陪伴。这句话既是对未来的憧憬,也隐含着深深的无奈:这样的愿望看似美好,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

二、艺术手法

  1. 用典精妙
    纳兰性德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多个典故,如“蓝桥”、“碧海”、“饮牛津”等,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还增强了词的情感深度。通过引用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神话故事,词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古代传说中的爱情悲剧相联系,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力感。

  2. 对比手法
    词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相思相望不相亲”中的“相思”与“不相亲”,以及“天为谁春”中的春天的美好与词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对比不仅突显了词人的情感冲突,也加深了读者对词人内心世界的理解。

  3.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纳兰性德的词语言简洁,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短短几句,便将相思之苦、离别之痛、幻想与绝望等多种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词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画面感,仿佛能让读者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三、情感表达

纳兰性德的《画堂春》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无奈的爱情词。词人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同时也揭示了现实的无情与残酷。词中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有对无法实现理想的深深叹息。尤其是最后两句“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展现了词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这种憧憬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绝望。整首词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令人回味无穷。

总结

《画堂春》是纳兰性德的一首经典之作,通过对相思之情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词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对比手法,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这首词不仅是纳兰性德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在爱情面前的无力感与悲凉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