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遥夜,长夜。 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滋,湿润。 怜:爱。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

译文

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

赏析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赏析2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描绘月夜景色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歌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1.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开篇即点题,以“海上升起的明月”为引子,暗示了诗人与所怀念之人虽身处两地但同赏一轮明月的情景。“天涯共此时”,则表达了无论相隔多远,人们都能在同一时刻共享这份美好,加深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2.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在这样宁静美好的夜晚,本应是享受良宵美景之时,但对于离别之人来说,却只能引发无尽的相思之苦。“怨遥夜”三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状态;“竟夕起相思”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思念贯穿整个夜晚,直至天明。

  3.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为了更好地欣赏月色,诗人熄灭了蜡烛,让月光照亮房间。然而,在这美丽月色之下,他却感到一丝凉意(露水),这不仅是自然界的温度变化,也象征着内心深处那份孤独与寂寞。“怜光满”、“觉露滋”两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将视觉与触觉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4.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将手中的月光作为礼物送给远方的人,但却无法实现的愿望。于是只好回到床上,希望能够在梦中与心爱之人相聚。“不堪盈手赠”体现了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还寝梦佳期”则寄托了对未来美好时光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情感深沉而不失温婉,通过对月夜景象的细腻描绘,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普遍存在的离愁别绪以及对于团聚美满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