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生查子 · 元夕

生查子 ·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注释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月上:一作「月到」。“月到”从《欧阳文忠集·巻一百三十一·〈近体乐府·生查子〉》。 见:看见。 泪满:朱竹垞《词综》作「泪湿」。兹从《欧阳文忠集·卷一百三十一·〈近体乐府·生查子〉》。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後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赏析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满」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2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以元宵(元夜)为背景,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元宵夜景,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与哀愁。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赏析:

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赏析

首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背景描绘:开篇即描绘了去年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花市上灯火辉煌,如同白昼一般明亮,营造出一种节日特有的喜庆与繁华氛围。
  • 情感铺垫:这样的场景不仅为下文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也暗示了当时词人与心上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为后来的对比埋下伏笔。

次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情景交融:月亮悄悄爬上柳树枝头,天色渐暗,正是情人相约的好时光。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巧妙地引出人物活动,画面温馨而浪漫。
  • 情感深化:一个“约”字,透露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基础和甜蜜的约定,为全词增添了一抹柔情蜜意。

三、四句“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时空转换:时间跳转到今年元宵节,场景依旧,月亮还是那么明亮,花灯依然璀璨夺目,但人事已非。
  • 对比强烈:通过“依旧”二字,与上片的热闹、甜蜜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凄凉感,为下文的情感爆发做了铺垫。

五、六句“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 情感高潮:直接点出主题——去年相约之人已不在身边,这份失落与悲伤难以言表,只能化作泪水,湿透了春日的衣袖。
  • 情感深度:这里的“泪满春衫袖”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结

《生查子·元夕》以其精炼的语言、鲜明的对比、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孤独处境的感伤。通过元宵节的场景变化,巧妙地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切哀愁,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