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岸:指江岸边。 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赏析

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赏析2

《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漂泊途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忧伤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无奈。

一、诗歌内容解析

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首联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岸边的细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江面上孤零零地停着一艘桅杆高耸的船。这里的“细草”和“微风”给人一种轻柔、渺小的感觉,而“危樯”和“独夜舟”则突显出船只的孤立无援。这一景象既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也隐喻了他自身的孤独与无助。

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颔联是全诗最著名的两句,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象。星星低垂于广阔的平原之上,月亮映照在奔腾不息的大江之中。这两句通过对天地间壮丽景色的描写,反衬出诗人的渺小与孤独。夜晚的星空和江水的流动,象征着宇宙的永恒与人类生命的短暂,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由景入情,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他感叹自己虽然以文章闻名,但名声并非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而官职却因年老体弱不得不放弃。这不仅是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无奈叹息,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杜甫一生渴望报效国家,但却屡遭挫折,晚年更是四处漂泊,生活困苦。

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尾联将诗人的心境推向高潮。他自比为一只在天地间孤独飞翔的沙鸥,随风飘荡,不知归宿。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无力感。

二、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杜甫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通过描写细微的景物和宏大的景象,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如“细草微风岸”与“危樯独夜舟”的对比,“星垂平野阔”与“月涌大江流”的壮丽,都为抒发诗人的情感奠定了基础。

  2. 用词精准:杜甫的语言简洁凝练,用词准确传神。例如“细草”、“危樯”、“独夜舟”等词语,既描绘了具体的景象,又传达了诗人的情绪。“星垂”、“月涌”等动词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3.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多种意象,如“细草”、“危樯”、“星”、“月”、“沙鸥”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还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最后的“沙鸥”,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孤独与漂泊的象征。

  4. 结构严谨:全诗四联八句,层次分明,结构紧凑。从写景到抒情,再到哲理性的思考,最后回到景物的比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三、主题思想

《旅夜书怀》的主题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杜甫一生坎坷,虽然才华横溢,但在政治上始终未能施展抱负。这首诗正是他在漂泊途中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忧伤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普遍面临的困境。

总之,《旅夜书怀》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佳作,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高超艺术水准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