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中秋月

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

中秋月圆,月光洒到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树。

赏析

晏殊的《中秋月》是一首描绘中秋之夜月景,并寄托了诗人个人情感的佳作。全诗以中秋之月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土的孤寂心境,同时也赋予了中秋月以人性化的情感色彩。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1. 首句“十轮霜影转庭梧”

    • “十轮”通常用来形容月亮的圆满,这里可能含有夸张或象征意味,强调月之圆满与周期性的变化。
    • “霜影”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如霜般清冷明亮,给庭院中的梧桐树投下了淡淡的影子。
    • “转庭梧”不仅描述了月影随月升月落而移动的景象,也隐含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
  2. 次句“此夕羁人独向隅”

    • “此夕”即中秋之夜,一个团圆之夜。
    • “羁人”指漂泊异乡、不能归家的人,这里诗人自指。
    • “独向隅”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角落(或暗指孤独的一隅),流露出深深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3. 三句“未必素娥无怅恨”

    • “素娥”即嫦娥,中国神话中住在月宫的仙女,常用来代指月亮或月光。
    • “未必”表达了一种推测与反问,暗示嫦娥也可能有凡人般的情感。
    • “无怅恨”则指出嫦娥或许也有遗憾和悲伤,这里的“怅恨”可能既指嫦娥对人间生活的怀念,也暗含诗人自己内心的愁绪。
  4. 末句“玉蟾清冷桂花孤”

    • “玉蟾”是月亮的别称,以其清冷如玉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月光的清寒之感。
    • “清冷”与前文的“霜影”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中秋月夜特有的清冷氛围。
    • “桂花孤”则指月宫中孤独的桂花树,可能象征着嫦娥的孤独,也映射了诗人自身的孤寂与对家乡的思念。桂花在中国文化中常与中秋相连,但在此处却显得格外孤单。

综上所述,晏殊的《中秋月》通过对中秋月夜景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思绪,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感。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是一幅清冷幽静的中秋月夜图,也是一首抒发个人愁绪与思乡之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