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司马

速览

“司马”常见有以下几种意思:

姓氏

司马是中国的复姓之一,如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军事家司马懿等都姓司马。

古代官职名

  1. 西周开始设置的官职:为军事方面的高级官员,掌管军政与军赋等事务。例如在《诗经·大雅·常武》中有记载“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这里提到的程伯休父,就被周王任命担任司马这一官职,率领军队出征。
  2. 春秋战国等时期沿用并演变:职权范围等有所变化。在不同的诸侯国,司马职责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与军事、军政相关。比如在楚国,司马是重要的武官职位,像子反就曾担任楚国司马,参与诸多军事行动及相关决策。
  3. 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等时期:司马依然是重要官职,不过具体职能和地位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特点。在汉代,司马是大将军、骠骑将军等高级武官的属官,协助处理军事事务。到了魏晋时期,司马一职常被授予掌握重权的大臣,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政治身份象征,像曹魏后期,司马懿父子相继担任重要军职并掌握实际大权,司马氏家族逐渐掌控了朝政大局,最终取代曹魏建立晋朝,这里“司马”作为官职就与当时的政治局势紧密相关。

在一些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中,“司马”具体指代需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其究竟是指姓氏还是特定官职身份等含义。

详细释义

“司马”的读音

拼音读音
[sī mǎ]
汉字注音:
ㄙ ㄇㄚˇ
简繁字形:
司馬
是否常用:

“司马”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司马 sīmǎ

(1) [minister of war in ancient china]∶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surname]∶姓

辞典解释

司马  sī mǎ   ㄙ ㄇㄚˇ  

职官名:(1)​ 参见「大司马」条。(2)​ 郡佐之属。魏晋时为刺史属官,理军事。隋唐节度使之下皆置行军司马之官,为佐吏之属,具参谋性质。又每州置州司马一人,多以贬斥之官员任之,徒具虚衔无实际职掌。清代府同知亦俗称「司马」,其实不同。

星名。
《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马,或曰伯乐。」

复姓。如汉代有司马迁、三国魏有司马懿。

网络解释

司马 (中国古代官名及姓氏)

司马:古代职官名称。马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形容哪个国家军力强盛,就称呼它为什么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类,由于这层关系,司马其实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马”的单字解释

】:1.主持;操作;经营:司机。司炉。各司其事。2.中央部一级机关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比部低,比处高):人事司。外交部礼宾司。3.姓。
】: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司马”的相关成语

“司马”的相关词语

“司马”造句

司马迁说过:“他爱马,爱美人,爱故交,最后自刎而死!这是一个十足的让人快意的英雄……”我想这是对项羽英雄之气的最好诠释吧!

如果司马迁不坚持下去,怎么会有流芳千古的史记;如果曹雪芹不坚持下去,怎么会有令人悲慨的红楼一梦;如果李时珍不坚持下去,怎么会有医学着作本草纲目。

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司马懿在“空城计”中的策略:不求最好,但求满意;无悔的选取是好的选取;绝不掉入别人准备好的选项里。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生平所为皆可对人言,司马光之自信;运用之妙惟存乎一心,岳武穆之论兵。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王实甫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不要为他掩饰。

汉武帝询问司马迁的意见时,司马迁直抒己见,认为李陵转战千里,英勇奋战,实在是因为敌强我弱,后无援兵,不得已才暂时降敌,相信他会寻找机会再立一份与其失败相当的功劳来报效朝廷。

我看完了"诸葛亮智退司马懿"后对诸葛亮的急中生智十分佩服,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