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唯物史观

速览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观点包括: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存在(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如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

唯物史观强调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状况来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现象、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历史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以及认识社会变革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详细释义

“唯物史观”的读音

拼音读音
[wéi wù shǐ guān]
汉字注音:
ㄨㄟˊ ㄨˋ ㄕˇ ㄍㄨㄢ
简繁字形:
唯物史觀
是否常用:

“唯物史观”的意思

基本解释

网络解释

“唯物史观”的单字解释

】:1.副词。单单;只:唯有。唯恐落后。2.叹词。表示答应:唯唯诺诺。唯唯否否。
】: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1.历史:史学。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来。2.古代掌管记载史实的官。3.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二类:史书。史部。4.姓。
】:[guān]1.看:观看。走马观花。坐井观天。2.景象或样子:奇观。改观。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观。悲观。世界观。[guàn]1.道教的庙宇:道观。白云观。2.(Guàn)姓。

“唯物史观”的反义词

“唯物史观”的相关词语

“唯物史观”造句

唯物史观认为事在人为。

“卡夫丁峡谷”问题是马克思晚年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代中国主要有三种历史观:变易史观、进化史观和唯物史观.

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

唯物史观改造唯心史观,用无产阶级思想代替资产阶级思想,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文明先进的新中国。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都强调自已是科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韦建桦表示,他希望以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演进历程、精神内涵和发展趋势进行整体的研究。

这一辩证关系,是区别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是坚持唯物史观,还是回到唯心史观?如果这些原则问题被颠倒、被消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失去立足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是否具备正确的群众观,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检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