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形而上学

速览

“形而上学”常见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哲学概念层面

在哲学领域,形而上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最初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的名称,后世整理其著作时,将其关于探讨事物本质、存在的根本原理、宇宙的本原等较为抽象、超验问题的内容编排在物理学著作之后,所以得名“形而上学”(字面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

其主要研究的是一些根本性的哲学问题,比如:

  • 世界的本质:探讨世界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是物质还是精神,或者其他更为抽象的实体等。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这些都是早期对世界本质在形而上学层面的思考。
  • 存在的意义和方式:思考事物存在的依据、存在的状态等。比如探讨一个具体的物体(如一张桌子),它除了我们肉眼可见的物理属性外,其作为一种存在,在更抽象层面上的意义、它与其他存在物的关系等。
  • 宇宙的基本结构和规律:不局限于通过科学实证的方式去研究宇宙的运行规律,而是从更为抽象的、先验的角度去思索宇宙整体的架构、时空的本质等问题。像康德在其哲学体系中对时空的先验性分析,就是形而上学关于宇宙结构规律思考的一种体现。

日常使用层面

在日常语境中,“形而上学”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用来形容一种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比如,有人在分析社会发展时,只看到某个阶段的固定状态,而忽略了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没有用动态的、联系的眼光去分析,就会被批评为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即这种思维方式不是从整体的、发展的、相互联系的角度去认识事物,而是把事物看成是僵死的、彼此割裂的个体,片面地去解读其某一方面的特征或状态。

详细释义

成语名称:
形而上学
成语拼音:
[xíng ér shàng xué]
成语解释: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成语出处:
毛泽东《矛盾论》:“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成语例句:
王朔《枉然不供》:“我觉得你执拗、形而上学的态度好笑。”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哲学方面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当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形而上壆
英文翻译:
metaphysics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形而上学”成语接龙
成语分类: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X开头的成语
成语关注:
静止 片面 观点 看世界

“形而上学”的单字解释

“形而上学”的反义词

“形而上学”的近义词

“形而上学”的相关成语

“形而上学”的关联成语

“形而上学”造句

他批判形而上学的文章,堪称不刊之论。

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又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贯彻之,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这样就使一些贯彻落实决策的工作变成了无效的活动。

本文拟对这一领域中的互惠利他主义的博弈论模型及其形而上学预设进行哲学分析,以引玉之砖,促进国内哲学界对于动物行为学进展及其哲学问题的关注。

学习道德观靠的既非神启也非形而上学,而是通过观察他人的生活方式。

另一种是基于本原、生衍两分之基础上的发生论形而上学,它与在正负数之间的零相关。

系统Z所刻画的辩证逻辑主要是作为形而上学的先验分析手段或思维方法,因而属于语言形而上学。

它更定位于现象学、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哲学,这有助于回答佛教究竟是否应该被定位为宗教这种问题。

结果是物理主义的客观主义成为现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因此导致了科学的认识论之谜,使得自然科学知识何以可能成为问题。

还有两个东西,叫做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也是对立统一、相互斗争的.

但是,实践中设计并运行的错案责任追究制存有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