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笔札

速览

“笔札”常见有以下几种意思:

书写工具

“笔”即毛笔,“札”原指写字用的小木片,后来也泛指纸张。所以“笔札”可用来指代笔和纸等书写工具。例如,《后汉书·班超传》:“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研,通‘砚’,这里虽未直接用‘笔札’,但类似语境里‘笔札’可表示书写文具。

指文章、书信

笔札有记录、书写文字的功能,因而也可以用来借指文章、书信。如《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菑侯。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太祖悔而罢之。初,丁仪兄弟欲以植为嗣,太子患之,以车载废簏,内朝歌长吴质与谋。修以白太祖,未及推验。太子惧,告质,质曰:‘何患?明日复以簏载绢以入,修必复白,复推验,无验,则彼受罪矣。’世子从之,修果白,而无人,太祖由是疑焉。修与贾逵、王凌并为主簿,而为植所友。每当就植,虑事有阙,忖度太祖意,豫作答教十余条,敕门下,教出以次答。教裁出,答已入,太祖怪其捷,推问始泄。太祖遣太子及植各出邺城一门,密敕门不得出,以观其所为。太子至门,不得出而还。植闻之,问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违者,斩之可也。’植从之,门吏果不能止。植既行,太祖使人追之,不及。太祖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植后以骄纵见疏,而植故连缀笔札,欲以自通。”这里“笔札”就是指曹植通过撰写文章、书信等希望能与曹操沟通。

书法

由于书写时笔札与书法创作紧密相关,所以“笔札”有时也用来指书法作品或书法技艺。比如在一些古代书法评论中,会提及某人的笔札精妙,意思就是说这个人的书法作品或书法水平很高。

详细释义

“笔札”的读音

拼音读音
[bǐ zhá]
汉字注音:
ㄅㄧˇ ㄓㄚˊ
简繁字形:
筆札
是否常用:

“笔札”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笔札 bǐzhá

(1) [paper and pen]∶纸和笔

(2) [articles;letter;written composition]∶指文章、书信等

辞典解释

笔札  bǐ zhá  ㄅㄧˇ ㄓㄚˊ  

古代的笔和木简,相当于现在的纸笔。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关于文墨写作等事,如公文、书信。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汉来笔札,辞气纷纭。」
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好学自力,善笔札。」

网络解释

笔札

【释义】1.[paper and pen]纸和笔。2.[articles;letter;written composition]指文章、书信等。

“笔札”的单字解释

】:1.写字画图的用具:毛笔。铅笔。钢笔。粉笔。一支笔。一管笔。2.(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笔。工笔。败笔。曲笔。3.用笔写出:代笔。直笔。亲笔。4.手迹:遗笔。绝笔。5.笔画:笔顺。笔形。6.a)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笔钱。三笔账。五笔生意。b)用于字的笔画:“大”字有三笔。c)用于书画艺术:写一笔好字。他能画几笔山水画。7.姓。
】:1.古代写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2.信件:书札。手札。3.札子,旧时的一种公文。

“笔札”的相关词语

“笔札”造句

笔札上写下言辞,虽然是各种文辞中的下品,但却是治理政事的要务。

后段则以词和笔札为主,词作为重要的交际应酬工具,发挥着前此诗所具有的功能,从内容到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转换。

在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一些鲁迅的笔札.

这时候的嘉靖倒多了一些虚心,见了他的笔札,叹其忠勇,立时擢升为河南道监察御使。

这位杨爷进士出身,工笔札,有口辩,在崇祯帝面前朗朗开言,天文地理五行兵书无所不通,确实唬住了皇帝。

终于有时候坐下来看这本附魔笔札了!

陈布雷称记室大手笔,近年佐*席司理笔札,许多重要文告和演词,大都出之他手。

尽管一年导一部电影,但他仍不忘给点评其他影片和导演,此外,他还一部接一部电影地采访希区柯克,写下的笔札足有经典名著那样的篇幅。

一九三四年八月,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陶菊隐先生的一部时人行集笔札《政海轶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