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腔”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bāng zi qiāng]
- 汉字注音:
- ㄅㄤ ㄗ ㄑㄧㄤ
- 简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梆子腔”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梆子腔 bāngziqiāng
(1) [the music of some local operas]∶一种伴用梆子来加强节奏的唱腔
(2) [bangzi operas]∶以梆子腔演唱的几种地方戏曲,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的通称
辞典解释
梆子腔 bāng zi qiāng ㄅㄤ ˙ㄗ ㄑㄧㄤ一种地方戏曲腔调。因演唱时以梆子加强节奏,故称为「梆子腔」。起于陕西,盛行于我国北方。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文词通俗易懂,使戏曲艺术更加群众化。
简称为「梆子」。
英语 a general term for local operas in Shangxi, Henan, Hebei, Shandong etc, the music of such operas
网络解释
梆子腔
梆子腔,中国传统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陕西的同州梆子和山西的蒲州梆子(今蒲剧)是现存最早的梆子腔剧种,它们对梆子腔基本音乐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陕西的秦腔、山西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河北梆子、河南的豫剧(河南梆子)、山东的山东梆子(曹州梆子)、山东的莱芜梆子等,均属梆子腔。“梆子腔”的单字解释
“梆子腔”的相关词语
“梆子腔”造句
豫剧唱腔音乐属板腔体梆子腔系统。
这种被称为梆子腔的戏曲几乎就是跟随着陕西商人的脚步走遍全国。
看不够的上党戏,听不厌的梆子腔。
“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山西农村土戏台上的这副描联,对三晋戏剧的繁荣程度作了如实写照。
秦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梆子腔的分支,因其古老、丰富、庞大的声腔体系,被称为梆子腔的鼻祖。
发生在汉代长安的故事、梆子腔鼻祖的音韵,这两者之间似乎应该有地域上的天然联系,估计在西安演出时,此处定然会引起不小的共鸣。
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同为梆子腔的鼻祖,蒲剧、秦腔一母同源,号称“姊妹花”。
当时,皮黄和梆子腔的名家们: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响九霄、龚云甫和杨小楼等,都在四大名园演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