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裲裆

速览

“裲裆”是一种古代的服饰,有以下含义:

1. 形制特点

它是一种类似背心的服饰,一般由两片组成,前后各一片,在肩部和两侧腋下有带子等相连,无袖或短袖。

2. 穿着用途

  • 最初多作为军戎服饰使用,方便士兵在作战等活动中穿着,起到一定的防护和保暖作用。比如在南北朝时期的军队中较为常见,士兵们穿着裲裆甲,其外层可能会缀有金属片等以增强防护性能。
  • 后来也逐渐在民间流行,成为百姓日常穿着的一种衣物样式,男女均可穿着,可穿于外衣之内,也可外穿,有不同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场合的需求。

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历史记载以及考古发现的服饰实物等资料中都能见到有关“裲裆”的相关内容,从而帮助人们更清晰地了解其具体形态和使用情况。

详细释义

“裲裆”的读音

拼音读音
[liǎng dāng]
汉字注音:
ㄌㄧㄤˇ ㄉㄤ
简繁字形:
裲襠
是否常用:

“裲裆”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裲裆 liǎngdāng

[waistcoat] 古代指背心

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释名·释衣服》

辞典解释

裲裆  liǎng dāng  ㄌㄧㄤˇ ㄉㄤ  

古代妇女穿著的背心。汉魏时称为「裲裆」,宋代以后称为「背心」。

网络解释

裲裆

戴亦作“两裆”。古代的一种背心。多为布帛所制。裲裆有夹有绵,男女皆可服用,妇女穿的常饰采绣。

“裲裆”的单字解释

】:〔裲裆(dāng)〕坎肩儿、背心儿的古称,如“前行看后行,齐着铁裲裆(dāng)。”
】:1.两条裤腿相连的部分:横裆。直裆。开裆裤。这条裤子裆太肥。2.两条腿的中间:腿裆。胯裆。从裆下钻过去。

“裲裆”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