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气厥

速览

气厥是一个中医术语,有以下两种常见含义:

1. 病症名(指因气逆而昏厥)

因强烈精神刺激,使气暴逆于上,而致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等表现。其特点是发病急骤,多由情志异常、精神刺激等因素诱发,在昏厥前常有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诱因,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拳握,呼吸气粗,或四肢厥冷等,一般经过一段时间(如移时)可逐渐苏醒。

2. 泛指因气病而引起的厥证

如中气下陷导致的清阳不升,气血不能上荣头目而出现的眩晕、昏厥等类似表现;或因气滞、气逆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清窍失养等引起的以神志异常或伴有肢体厥冷等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在现代医学中,某些因精神因素诱发的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等情况,在其发病机制及表现特点上可与中医所说的气厥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等同,中医主要从气血、脏腑、情志等方面对气厥进行认识和辨证论治。

详细释义

“气厥”的读音

拼音读音
[qì jué]
汉字注音:
ㄑㄧˋ ㄐㄩㄝˊ
简繁字形:
氣厥
是否常用:

“气厥”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气厥 qìjué

[lose consciousness] 失去知觉,呈昏迷状态

噩耗使老妈妈一时气厥

网络解释

气厥

气厥在古籍中有两处代指,一是指中气衰竭,或气机怫郁上逆而厥者。《景岳全书·厥逆》:“气厥之证有二,以气虚气实,皆能厥也。气虚卒倒者,必其形气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脉微弱,此气脱证也。宜参、芪、归、术、地黄、枸杞、大补元煎之属,甚者以回阳饮、独参汤之类主之。气实而厥者,其形气愤然勃然,脉沉弦而滑,胸膈喘满,此气逆证也。《经》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即此类也。治宜以排气饮,或四磨饮,或八味顺气散、苏合香丸之类,先顺其气,然后随其虚实而调理之。又若因怒伤气,逆气旋去而真气受损者,气本不实也。再若素多忧郁恐思而气怯气陷者,其虚尤可知也。若以此类而用行气开滞等剂,则误矣。”气厥亦称中气。《证治要诀·厥》:“气厥,即中气。”《丹溪心法·厥》:“气厥者,与中风相似,何以别之?风中身温,气中身冷。以八味顺气散或调气散。如有痰,以四七汤、导痰汤服之。”二是病理名词,指气逆。

“气厥”的单字解释

】: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1.晕倒;气闭:昏厥。痰厥。2.文言代词。相当于“其”:厥后。大放厥词。3.文言助词。相当于“之”:层构厥高,临乎未央。4.文言副词。才;乃: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气厥”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