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七庙

速览

“七庙”在古代有特定含义,主要有以下两种常见解释:

1. 指代王朝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七庙”常被用来作为王朝、国家的代称。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意思是天子的宗庙由始祖庙和三昭三穆六座亲庙组成,合为七庙。七庙祭祀体系体现了对天子家族世系传承的尊崇以及严格的宗法等级秩序。

例如,贾谊《过秦论》中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句子,这里的“七庙”就是指秦王朝,说的是陈涉一人发动起义,就使得秦朝的宗庙被毁坏,意味着秦朝的覆灭。

2. 实际指七座宗庙建筑

就是指按规制所建立的供奉天子祖先的七座宗庙建筑实体,包括始祖庙以及按昭穆次序排列的其他六座宗庙。

不同朝代在具体营建和设置七庙的细节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上都是围绕着宗法和祭祀体系来安排的,其核心是为了彰显天子家族统治的正统性与延续性,通过对祖先的祭祀来维系宗法秩序并祈求庇佑。

详细释义

“七庙”的读音

拼音读音
[qī miào]
汉字注音:
ㄑㄧ ㄇㄧㄠˋ
简繁字形:
七廟
是否常用:

“七庙”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七庙 qīmiào

[ancestral temple of a ruling house,it generally implies the state] 帝王的宗庙,供奉太祖及三昭三穆共七代祖先。一般指代国家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汉· 贾谊《过秦论上》

辞典解释

七庙  qī miào  ㄑㄧ ㄇㄧㄠˋ  

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庙的总称。为帝王祀奉祖先之庙。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
《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晋帝司马炎,追谥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司马昭为文帝,立七庙以光祖宗。」

王朝。
《文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网络解释

七庙

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帝王的宗庙。[唐]杨炯《盂兰盆赋》:“上可以荐元符七庙,下可以纳群动于三车者也。”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王今励志自强,节用爱民,练兵训武,效先王之北伐南征,俘彼戎主,以献七庙,尚可湔雪前耻。”

“七庙”的单字解释

】: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1.旧时供祖宗神位的处所:宗庙。家庙。2.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寺庙。土地庙。文庙。岳庙。山顶上有一座庙。3.指朝廷:庙堂。廊庙。4.已死皇帝的代称:庙号。庙讳。5.庙会:赶庙。

“七庙”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