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臘八粥

速览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食用的传统粥品。

其主要原料通常包括多种谷物、豆类等,常见的有大米、小米、糯米、薏仁、红豆、绿豆、黑豆、芸豆等,有的还会加入红枣、莲子、桂圆、核桃、栗子、花生等食材。将这些食材混合熬煮成的粥就叫腊八粥。

在我国民间,有在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这一习俗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寓意着丰收、吉祥、祈福等美好意愿,也蕴含着对过去一年辛勤劳作的回顾以及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等。不同地区在腊八粥的食材选用和制作细节上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

详细释义

“臘八粥”的读音

拼音读音
[là bā zhōu]
汉字注音:
ㄌㄚˋ ㄅㄚ ㄓㄡ
简繁字形:
腊八粥
是否常用:

“臘八粥”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腊八粥 làbāzhōu

[rice porridge with nuts and dried fruit eaten on the 8th day of the 12th lunar month] 在腊月初八用米、豆、枣、栗、莲子等煮成的粥。佛教称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是日,各大寺院用果子杂拌煮粥,分食众僧,因有此称。民间亦相沿成俗

辞典解释

腊八粥  là bā zhōu   ㄌㄚˋ ㄅㄚ ㄓㄡ  

腊八日时,用杂米豆果所煮成的稀饭。起源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佛教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后通行于民间。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十二月》:「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也称为「佛粥」、「福德粥」、「福寿粥」。

英语 Laba congee, ceremonial rice porridge dish eaten on the 8th day of the 12th month in the Chinese calendar

德语 Laba-Reisbrei (S, Ess)​

网络解释

腊八粥 (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
《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臘八粥”的单字解释

】:1.歲終時合祭眾神的祭祀。《說文解字》:“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後漢書•卷四十六•陳寵傳》:“閉門不出入,猶用漢家祖臘。”2.陰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唐•李頻《湘口送友人詩》:“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醉及新年。”《鏡花緣•第七回》:“遊來遊去,業已半載,轉瞬臘盡春初。”3.僧受戒得度的年歲。唐•劉禹錫《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問年八十二,問臘六十一。”《景德傳燈錄•卷四•第一世法融禪師》:“壽六十四,臘四十一。”4.醃製的肉類:“臘肉”。
】: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zhōu]用粮食或粮食加其他东西煮成的半流质食物:江米粥。八宝粥。盛一碗粥。[yù]同“”。

“臘八粥”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