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獺祭

速览

“獭祭”有以下两种常见释义:

本义

指水獭捕到鱼后,常将鱼陈列在水边,如同陈列祭祀的供品。如《礼记·月令》中有相关记载,原文为“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这里描绘的是特定时节水獭的这一习性表现。

引申义

后多用以比喻罗列或堆砌辞藻典故。比如某些文学作品只是一味地堆砌大量华丽的辞藻、典故,缺乏创新和真切的情感表达等,就会被批评为有“獭祭”之嫌。例如“他的文章有獭祭之病,内容空洞,全靠辞藻撑场面” 。

详细释义

“獺祭”的读音

拼音读音
[tǎ jì]
汉字注音:
ㄊㄚˇ ㄐㄧˋ
简繁字形:
獭祭
是否常用:

“獺祭”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獭祭 tǎjì

[empty parade of allusions and phrases passing for literary compositions] 比喻作文罗列典故或堆砌成文

[孟春之月]鱼上水,獭祭鱼。——《礼记·月令》

辞典解释

獭祭  tà jì  ㄊㄚˋ ㄐㄧˋ  

獭贪食,常将所捕的鱼陈列水边,俗称祭鱼。参见「獭祭鱼」条。

网络解释

獭祭 (汉语词语)

獭祭,又叫作獭祭鱼,最早出现于《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獭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吃鱼,经常将所捕到的排列在岸上,从古代中国人的眼里,这情形很象是陈列祭祀的供品。所以就称之为獭祭鱼或獭祭。

“獺祭”的单字解释

】:同“”。
】:[jì]1.对死者表示追悼的仪式:祭奠。公祭。2.古代杀牲供奉鬼神:祭祀。祭天。[zhài]姓。

“獺祭”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