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浊音

速览

浊音是语音学中的一个概念,以下是其常见含义:

音韵学范畴(传统汉语语音分析角度)

在传统音韵学里,汉语声母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分为清音和浊音两类。浊音是指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例如,在中古汉语语音体系中,“并”母、“定”母、“群”母等声母所发的音在当时是浊音,像“婆”(中古音声母属并母)、“徒”(定母)、“渠”(群母)等字读音的声母部分就是浊音发音状态,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同时声带振动发出较为低沉、浑浊的音感。但随着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在现代普通话里,全浊声母已经清化,只有部分方言还保留着完整的浊音声母系统,比如吴方言、湘方言的一些地区等。

现代语音学范畴(一般语音特征角度)

从现代语音学更广泛的角度来讲,浊音是指发音过程中声带振动发出的乐音性较强的音,与清音相对。不仅在声母中有浊音情况,在元音、辅音等多种音素的发音上都能区分是否为浊音性质。比如英语中的/b/、/d/、/g/等辅音就是浊辅音(属于浊音范畴),发音时在阻碍气流的同时声带振动明显,与清辅音/p/、/t/、/k/等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形成区别;再如法语中也有很多浊音的发音特点在其语音体系里起到重要的区分语义等作用。

总之,浊音主要的特征就是发音时声带振动,它在不同语言以及同一语言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语音系统里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往往和清音相互配合、区分,来构成丰富多样的语音面貌以承载语言的表达功能。

详细释义

“浊音”的读音

拼音读音
[zhuó yīn]
汉字注音:
ㄓㄨㄛˊ ㄧㄣ
简繁字形:
濁音
是否常用:

“浊音”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浊音 zhuóyīn

[voiced sound] 随着呼气使声带靠拢以发出可听见的振动(如发元音与该种辅音如v或z时的情况)

辞典解释

浊音  zhuó yīn  ㄓㄨㄛˊ ㄧㄣ  

语音学上指气息发出成声时振动声带的辅音。如国音字母ㄇ、ㄋ、ㄖ等。
也称为「浊声」。

网络解释

浊音

语音学中,将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称为浊音,声带不振动的音称为清音。辅音有清有浊,而多数语言中的元音均为浊音,鼻音、边音、半元音也是浊音。
世界上英、美、法、德、日、俄等国均有大量浊音,如[b]、[d]、[g]、[z]等。
古汉语亦清浊对立。全浊声母包括并母[b]、奉母[v]、定母[d]、澄母[ɖ]、从母[dz]、邪母[z]、俟母[ʒ]、崇母[dʒ]、常母[dʑ]、船母[ʑ]、群母[g]、匣母[ɣ/ɦ]十三母。全清声母包括帮母[p]、非母[f]、端母[t]、知母[ʈ]、精母[ts]、心母[s]、庄母[tʃ]、生母[ʃ]、照母[tɕ]、审母[ɕ]、见母[k]、影母[ʔ]、晓母[x]十三母。
但今汉语有吴语、老湘语、部分闽北语(与吴语交界处)、极少数赣语(吴湘“浊音走廊”地区)、湖南湘西境内的一些西南官话等方言较为完整的保留了全浊声母。普通话以及大多数汉语方言没有浊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普通话中p[pʰ]和b[p]均为清音,其分别在于送气与不送气,是两个音位。由于普通话中b[p]、d[t]、g[k]实为清音却标作浊音字母,使得中国大部分学习有浊音和不送气清音的外语(如法语,日语等)时时常把不送气清音跟浊音混淆,因为在这些语言中普通话中的b[p]、p[pʰ]等都是一个音,就是清辅音。

“浊音”的单字解释

】:1.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混浊。污浊。2.社会黑暗、混乱:浊世。3.声音低沉粗重:浊声浊气。
】:1.声音;读音:音律。音乐。口音。乐音。杂音。把这个字的音读准。2.消息:佳音。音信。3.指音节:单音词。复音词。4.读(某音):“区”字作姓时音欧。5.姓。

“浊音”的反义词

“浊音”的相关词语

“浊音”造句

浊音听起来不很清楚。

语音清浊音判决的实质是一个非线性分类问题,可以用神经网络的方法来实现.

在外行看来,谐波失真添加了一点浊音或鸣音音效。

提高汉语浊音基频实时提取精度是语音识别的关键技术之一。

音标成对出现时,左边为清音,右边为浊音.

若激励源是一准周期信号,则声道发浊音.

他肚子叩诊上去浊音,并且蜘蛛痣.

在最初的评估期间,护士叩诊浊音,她知道浊音是。

在其他地方,这种清音和浊音仍然共存。

移动性浊音和流体波更难引出而且需要更大量的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