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掾吏

速览

“掾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以下是其常见释义:

含义: 原为佐助的意思,后指官府中辅助官吏的通称,多指州郡长官自己选任的僚属。

例如在汉代等时期,郡守、县令等地方长官可以自行辟除一些掾吏来协助处理政务,这些掾吏承担着诸如文书、司法、财务等方面的具体事务工作。

详细释义

“掾吏”的读音

拼音读音
[yuàn lì]
汉字注音:
ㄩㄢˋ ㄌㄧ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掾吏”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掾吏 yuànlì

[colleagues under official] 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

应元起掾吏。——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辞典解释

掾吏  yuàn lì  ㄩㄢˋ ㄌㄧˋ  

辅佐官吏的通称。
《三国演义.第三回》:「当前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大呼:『逆贼休走!』」

网络解释

掾吏

yuàn lì 官府中辅助官吏的通称。

“掾吏”的单字解释

】: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1.旧时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胥吏。2.旧时泛指官吏:大吏。酷吏。3.姓。

“掾吏”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