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攻子之盾

速览

你说的应该是“自相矛盾”典故里衍生出的一种表述方式,准确来说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它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常规的独立固定词语“攻子之盾”哦。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意思是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等来反驳对方。出自《韩非子·难一》,说的是有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夸自己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刺不破,又夸自己的矛无比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破,旁人就问用他的矛刺他的盾会怎样,让其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后来就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人前后言行抵触、相互对立的情况,也用于利用对方逻辑上的漏洞来反驳对方。

详细释义

“攻子之盾”的读音

拼音读音
[]
汉字注音: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攻子之盾”的意思

基本解释

网络解释

“攻子之盾”的单字解释

】:1.攻打;进攻(跟“守”相对):围攻。攻城。能攻能守。攻下敌人的桥头堡。2.对别人的过失、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群起而攻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3.致力研究;学习:专攻。一门心思攻外语。4.姓。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盾牌,古代打仗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等的牌形武器。2.盾形的东西:金盾。银盾。3.货币名。苏里南、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的本位货币。

“攻子之盾”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