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填仓

速览

填仓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习俗,有以下含义:

节日时间及别称

  • 时间:一般在农历正月二十五。
  • 别称:有的地方称“添仓节”“天仓节”等。

节日起源与寓意

  • 起源传说多种,常见的说法是与仓神有关,是为了纪念仓官。传说古代某年大旱,颗粒无收,百姓几近饿死。管理皇家粮仓的仓官于心不忍,私自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后在正月二十五这天被发现,皇帝要将其问斩,这位仓官就放火烧了粮仓,自己也投身火海。人们为了纪念他并祈愿年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便有了填仓节的习俗。
  • 寓意:主要是祈望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仓库充盈,表达了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期盼。

节日习俗

  • 填仓仪式:人们会在这一天用柴灰或石灰在院子里、场地上撒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圆圈,象征粮囤,有的还在圆圈中心放上五谷杂粮,寓意填满粮仓。
  • 饮食习俗: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饮食,比如有的地方吃蒸制的“仓龙”(一种面食造型),有的吃各种粮食做的干饭杂烩,还有的吃薄饼卷“盒子菜”等,这些食物也都和粮食、仓满的寓意相关。

详细释义

“填仓”的读音

拼音读音
[tián cāng]
汉字注音:
ㄊㄧㄢˊ ㄘㄤ
简繁字形:
填倉
是否常用:

“填仓”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填仓 tiáncāng

[fill in barn] 旧俗正月二十五日全家吃丰盛的饭食,并往粮囤里添点粮食,表示吉利

辞典解释

填仓  tián cāng  ㄊㄧㄢˊ ㄘㄤ  

旧俗正月二十五日,粮商米贩皆须致祭仓神,故鞭炮最盛。该日,家家户户皆宰牛羊豕肉款待客人,恣飨终日,必尽饱方去,称为「填仓」。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填仓》:「按北京岁华记云:『二十五日人家市豕牛羊肉,恣飨竟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谓之「填仓」』。」

网络解释

填仓

老北京俗传正月二十三日为“小填仓”,二十五日为“大填仓”。清代,京师各大粮商米贩均祭祀仓神,鞭炮很盛。一般人家虽不致祭,但都要买些米面、煤炭来充实自家的生活储备。正如清·《帝京岁时纪胜》载:“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日曰填仓。”此外,全家人还要吃顿“□劳”。诸如薄饼卷“盒子菜”之类,亦谓之“填仓”。

“填仓”的单字解释

】:[tián]1.把空缺的地方塞满或补满:填塞。填补。填充。填空(kòng)。义愤填膺。2.在空白表格上按项目写:填表。填词。3.形容声音巨大:填然。[zhèn]古同“”,使安定。
】:1.收藏谷物的建筑物:米仓。粮仓。仓储。仓房。2.姓。

“填仓”的相关词语

“填仓”造句

穆青气的大巴掌拍着装填仓说:“装弹,装弹!”。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

添仓节农历正月二十五,亦称“填仓节”。

船身为四层,最下层是填仓石,上一层是睡觉的地方,再上层是水柜等杂物,最上是甲板。

天仓又写作填仓、添仓,正月二十日、二十五日是其节期。

对了单勇,你送给我父亲的那十二个生肖填仓馍做得就非常不错,很有地方特色,我父亲说能做出来的人肯定是心细如发,很有艺术造诣的人,对你他的评价很高。

可是她的胃口不大,吃了两个就撑着腮看向雷象饿死鬼一样往肚子里填仓

左熙颖纤指一指,忍俊不禁笑了,现在想明白,除了这位极度好吃的,恐怕不会有人在填仓馍上下那么大功夫。

遥远的两千多年前,统一了整个中国的神一般的秦始皇,也在这里挥鞭赶山怒填仓海,高呼着“大地在我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