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縣丞

速览

“县丞”是古代官职名。

在明清时期,县丞是知县的辅佐之官,一般为正八品,其主要职责是协助知县处理一县的政务,如掌管文书档案、粮马、征税等诸多具体事务,分担知县的部分管理工作,在县级行政机构的运作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在更早的历史时期,县丞也同样承担着辅助县令治理一县事务的职责,只是具体权责和品秩等在不同朝代会有所差异。

详细释义

“縣丞”的读音

拼音读音
[xiàn chéng]
汉字注音:
ㄒㄧㄢˋ ㄔㄥˊ
简繁字形:
县丞
是否常用:

“縣丞”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县丞 xiànchéng

[assistant of county magistrate] 官名。始置于战国,秦汉治置,典文书与仓狱,是县令的主要助手。以后历代皆置。职责略有不同

辞典解释

县丞  xiàn chéng  ㄒㄧㄢˋ ㄔㄥˊ  

职官名。位次于县令,汉时每县各置丞一人,以辅佐令长,后虽有变革,但历代沿置,迄于清末。

网络解释

县丞

官名。始置于战国,为县令之佐官。秦汉相沿。典文书及仓狱,为县令,县长之辅佐,历代所置略同。惟晋及南朝宋无(宋只设建康狱丞)。丞之官秩,汉为二百石至四百石,明清县丞为正八品官。明代规定凡方圆不及20里者不设县丞,故多数县份都有佐贰官。清代县丞多不设,在全国1300多个县份中,仅设县丞345人。

“縣丞”的单字解释

】:[xiàn]1.古稱天子所居之地。2.地方行政區劃名。3.謂以其地為縣。4.引申為侵占別國土地。5.縣官。6.特指赤縣。[xuán]1.掛。2.古稱懸掛的樂器,如鐘磬等。3.懸鐘磬之具。4.維繫;拴繫;繫聯。5.差距;遠。6.揭示;頒立。7.懸賞。8.秤錘。9.稱量;衡量。10.祭名。11.姓。
】:古代帮助帝王或主要官员办事的官吏:丞相。府丞。

“縣丞”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