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驚蟄

速览

“惊蛰”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含义如下:

  • 节气特征方面: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此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蛰伏在泥土中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过来,如蛇、虫、蛙等,它们结束冬眠,开始外出活动,所以叫“惊蛰”,意味着惊醒了蛰伏的各种昆虫等。
  • 农业生产方面: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这个时节,气温回升较快,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农民们会依据惊蛰的气候特点,开展诸如播种、施肥、除草等一系列农事活动,为农作物的生长做好准备。

详细释义

“驚蟄”的读音

拼音读音
[jīng zhé]
汉字注音:
ㄐㄧㄥ ㄓㄜˊ
简繁字形:
惊蛰
是否常用:

“驚蟄”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惊蛰 jīngzhé

[the Waking of Insects]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辞典解释

惊蛰  jīng zhé   ㄐㄧㄥ ㄓㄜˊ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时正值春天,气温回升,蛰居的动物惊醒,开始活动,故称为「惊蛰」。旧称为「启蛰」。

受惊醒的蛰居动物。
《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

英语 Jingzhe or Insects Wake, 3rd of the 24 solar terms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节气 6th-20th March

德语 Erwachen der Insekten (3. von 24 Stationen des Jahres im chin. Kalender: 5. - 7. März)​ (Eig)​

法语 réveil des animaux et des insectes après l'hibernation, Jingzhe

网络解释

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一)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驚蟄”的单字解释

】:同“”。
】:同“”。

“驚蟄”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