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辭賦

速览

“辞赋”是一种文体名,以下是对它的详细解释:

含义

  • 辞赋是古代的一种韵文和散文的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它通常运用华丽的辞藻、丰富的修辞、整齐的句式以及和谐的音韵来铺陈描述事物、抒发情感、表达见解等。

发展历程

  • 起源:辞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如《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就已经有了铺陈手法的运用,可看作是辞赋的早期萌芽形态;而战国时期屈原创作的“楚辞”则是辞赋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阶段,其作品如《离骚》《九歌》等,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独特的句式(以“兮”字为特色的长短句)和浓郁的抒情意味,为辞赋奠定了重要基础。
  • 发展与兴盛:到了汉代,辞赋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汉赋在继承楚辞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演变和拓展,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如以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等为代表的大赋,规模宏大,辞藻极尽华丽,描写宫廷生活、帝王游猎等场景,铺张扬厉;还有以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等为代表的抒情小赋,相对篇幅短小,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社会现象的感慨。汉代之后,辞赋在不同的朝代也都有所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辞赋作品和辞赋作家,虽然其兴盛程度在不同时期有所起伏,但一直是古代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点

  • 语言优美华丽:大量运用色彩鲜明、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如描绘宫殿的壮丽可能会用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等词藻堆砌的表述,以增强文章的美感和感染力。

  • 讲究音韵和谐:注重语句的平仄、押韵等,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例如在很多辞赋作品中,会有规律地安排韵脚,使文章在音韵上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之美。

  • 善用修辞:常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比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就是运用比喻来形容女子的身姿轻盈优美;“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则使用夸张手法来强化人物的情绪状态。

  • 句式多样:既有较为整齐的四言、六言等句式,像“赋者,古诗之流也”这样的表述;也有长短相间的杂言句式,如楚辞中的很多句子就是长短错落,富有变化。并且常常会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增强文章的形式美和表现力。

  • 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描写自然景物,如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可以叙述历史故事,讲述古代帝王将相的事迹或传说;可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志向抱负;也可以议论时政,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政治得失等发表看法。

总之,辞赋在古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思潮等。

详细释义

“辭賦”的读音

拼音读音
[cí fù]
汉字注音:
ㄘˊ ㄈㄨˋ
简繁字形:
辞赋
是否常用:

“辭賦”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辞赋 cífù

[a literary form,sentimental or descriptive composition,often rhymed] 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辞典解释

辞赋  cí fù  ㄘˊ ㄈㄨˋ  

文体名。汉代刘向集屈原等所作的赋为楚辞,故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以抒情为主,讲求声调之美,并注重排比铺陈。

网络解释

辞赋

辞赋,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辞赋盛于汉,故世称汉赋。辞为文体之名,犹之论也,盖语言之别称,惟论则质言之辞,则少文矣。

“辭賦”的单字解释

】:同“”。
】:同“”。

“辭賦”的相关词语